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小学语文教学更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杂志文章正文
小学语文教学更应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6        返回列表

小学语文教学,重在激发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促发学生的思维发展。要积极实施激励教育,注重自主学习,注重把握方法与提升能力的训练。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积极实施激励教育,点亮学生心灵的明灯

激励教育是指以激发、勉励和鼓励为原则,采取一定措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愿望,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准则,提高学生各方面素养的一种教育方法。

人有受到肯定的需要。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来自教师的激励恰恰表现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它会使学生渴求受到肯定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

学生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方法。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在班级教育教学工作中要重视采用激励的教育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教育就是创造一种教育上的合适环境,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能,促使他们在学业、品行和个性方面的主动、健康发展。激励教育,为学生点亮了心灵的明灯,促发学生向善向上发展。

二、积极进行语文自主学习

(一)激发兴趣,确保自主学习顺利进行

兴趣是一位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学生积极地探究和学习,使学习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而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圍,激发学生的兴趣,确保自主学习顺利推进。

(二)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导学”——开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时,导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讲究教学方法。以《长城》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这样有步骤、分环节引导学习:(1)让学生自由地读,并把读懂的内容大胆的说出来。(2)学习《长城》的两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认识。(3)在学生学习完《长城》的特点后,设计一个写“桥”的小练笔,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写”中去。改变过去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方法,学生在教学中不是消极的受教,而是主动地探究,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基本学习能力与积极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提高了。

2.“启思”——激发积极的思维。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的关键。教学时应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善于纵深思考。如在教《将相和》一课时,可以这样启发学生:(1)课文主要写“将”还是写“相”?(2)将和相为什么不和?(3)将和相又是怎样和好的?学生带着问题很快理解了文中三个小故事,了解了故事中“不和”到“和”的内在联系,还懂得了做人的一些深层次道理。

3.“质疑”——点燃创造的火花。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矛盾处进行质疑;对篇章中的详略安排,叙述顺序的变化,标点符号运用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如教学《太阳》一课时,在充分的预习之后,学生疑问一个接一个:“课题叫太阳,为什么还用那么多文字写它与人类的关系呢?”“科学家怎么知道太阳的温度的呢?”“《太阳》一课用一个神话故事开头多累赘呀?”等等。课堂是属于孩子们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质疑,使“生疑——释疑”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才能孕育学生创造的能量,点燃创造的火花。

(三)自主实践,学以致用

华盛顿大学有一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也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更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教学《语言的魅力》一文,学生充分地领略了诗人的语言魅力后,我布置学生课后搜集生活中有魅力的语言,寻找社会这个大课堂中的真善美,进一步感受“语言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的内涵。最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哪些不美的行为,用有魅力的语言写提示牌告诉他们。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写出了富有魅力的语言:“我在流泪,帮我把眼泪擦干好吗?”(节约用水);“你丢下的不是粮食,而是自己的一颗良心”(爱惜粮食);“我在睡觉,别碰我好吗?”(爱护花草);“除了你的脚印,什么也别留下”(不乱丢废弃物)等。这样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社会问题,使课外学习和课堂学习结合起来。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课堂,可以让学生在社会中发现问题,丰富教学内容,使知识有了用武之地。

三、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可见学习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所采用的某种方式、手段、途径。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独立地探索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因此,让学生掌握学法,学会学习,应成为语文学习的主旋律。

(一)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预习”乃是“学生预先学习”之意,即预习应看作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是课外到课内的桥梁和纽带,是铺垫,也是初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阶段。强调预习并形成良好的习惯,能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主动求教的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

(二)教给学生读懂课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

读懂课文,需要识字、解词、释句,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题目,思考课后问题,体会文章内涵,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理解布局谋篇,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方法。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把握方法,让学生能自主学习。

可通过以下四条途径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1.示范引导,举一反三;2.借机渗透,适时点拨;3.反复诵读,细细品味;4.总结积累,鼓励运用

(三)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爱“读”,还要指导学生会“读”,读得有收获。课外阅读的方法有:浏览读、品尝读、筛选读。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方法,广泛阅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张国芝,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