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语文教学中“边角余料”的巧用
杂志文章正文
语文教学中“边角余料”的巧用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1        返回列表

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必需技能。就连数学家华罗庚都曾说:“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苏步青也曾说:如果数学是各门学科的基础,那么语文就是这个基础的基础。之前风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却惊呼:“得语文者得高考!”

可当学生投入学数理化一样的热情急切地想要寻找规律学语文时,他们失望了,语文知识浩如烟海,且大都零碎无关联,想要一下找到规律,然后套用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只要善用“边角余料”,点滴积累,提升也是指日可待。

做衣服时,大匹料子经过裁剪变成了漂亮的衣服,剩下的边角余料好像一无是处,但灵巧的双手可以将其变成漂亮的椅垫等装饰品;时间也如此,每天固定的睡眠,上课,吃饭,练习,好似裁剪出来的时间成品,零碎的“边角余料”也和小碎布一样,只要经过巧妙利用也会发挥大作用。

古代文学家欧阳修做文章有‘三上之说:马上、枕上、厕上。就连骑在马上,躺在枕上,蹲在厕所都要集中精力思考写作。今有鲁迅“挤出喝咖啡”的“边角余料”来写作,终成大文豪!学会利用边角余料会使有限的时间延长,可是作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用“边角余料”来学语文呢?

一、用好课堂的“边角余料”教语文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如能将这45分钟发挥到极致,学生便能受益匪浅。笔者一般将课堂剪切出三块“边角余料”,来刻意加速语文课堂的高效呈现。

1.上课前2-3分钟。

即便是高中生,听到铃声悠扬地响起,他们也习惯慢悠悠地踱进教室,慢吞吞地做上课准备,老师走进后也要做相应准备,时间就在准备中溜走了。何不将其作为“边角余料”索性剪切下来学习语文的零碎知识点?尝试之后,收效明显。

我将高考识记类的小考点,诸如成语,文化常识,名句名篇等按分类分解到每一学期,又将三考点交叉贯穿到每周6节课里,交由同学轮流讲解,既培养他们搜集的习惯,也锻炼胆量和口才,日积月累,渐有所长。如成语,在高一,我会按神话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人作品、外来文化分类,要求学生讲出处及用法,通过故事的趣味性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在高二,我则按使用易误分类法,分为望文生义类,对象误用类,褒贬颠倒类,语境不合类,语义重复类等,要求学生造出例句,学会运用。高三,更注重近义成语的细微精准辨析,如“不温不火”与“不瘟不火”“耳濡目染”与“耳闻目睹”。时间虽短,但印象深刻,一次至少梳理两对成语。其他小知识点也大可如法炮制。

2.课堂中自学时

学生在课堂自主学习的环节中,由于学习能力的差异,必会造成学习时间的差异,能力较强者在完成任务后无所事事等待的几分钟,实际上也是时间浪费。此时笔者就会把备课预设的一两个稍难的额外任务抛给他们,有时也引导他们讨论交流,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同学分享,充分填充他们的“边角余料”。虽然对老师备课要求高,但能让优者更优,并兼顾后学者,又何乐不为呢?

3.下课前2-3分钟

很少有教师在时间把握上能恰到好处,做到铃响话落。有的老师发现离下课还有两三分钟,作业已经布置,这课就算结束了,索性收拾起教具,为下课作准备;学生也彻底放松下来,合上书本,师生共同等待着下课铃声响起……这也是常规课堂屡见不鲜的现象。那么这“边角余料”还可以怎样充分利用呢?

笔者通常会将其利用为作文的思想提升和素材加工时间。由成品的阅读课堂延伸,变为人物评点,相关人物迁移,写作技巧的分析与运用;不便延伸的课会为大家抛出重大时事,交流讨论,辩论交锋,大家兴致盎然,热烈气氛通常都会延伸至课下。虽然老师要做多手准备,但看到同学们学有所获,便又心满意足。

4.用好教室里的“边角余料”

时间如此,空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教室围合而成的四面墙壁,也是无声的教材,如果语文老师能将教室里的“边角余料”充分利用,用语文氛围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那将大有裨益。

(1)黑板的“边角余料”:前黑板最上排是大多老师够不着的地方,但又非常醒目,笔者会将其利用起来,每天让学生抄录名言名句,既积累思想,又见贤思齐,一举两得;后黑板大多做板报宣传,我会特意要求左右各辟开一列,以当周大事为蓝本征集对联,供以交流学习。

(2)墙角的“边角余料”:前黑板左边的墙角开发出来作图书角,学生学习之余,拿起书本,畅游书海,何等惬意;在其旁边墙面,开辟“美文秀”空间,奇文共欣赏;后黑板右边墙角,会设报架栏,哪怕有限的课间,也可览报知天下。

二、引导学生用“边角余料”学语文

语文的学习仅限于教室课堂是远远不够的,零碎而庞杂的知识点需要大量的时间,但高中生每科作业不在少数,学生又到哪里去找时间呢?对此,老师要授之以方法,引导他们寻找时间的“边角余料”。

1.胸中有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首先得有统筹安排,对于时间,尤其如此。建议学生制定时间表。在表上先填写非花不可的时间,如吃饭、睡觉、上课、作业、出行等,然后将零碎时间合理安排。不然真到了“边角余料”出现的时候,才临时决定干什么,往往一瞬即逝,两手空空。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了。

2.囊中有资料。“边角余料”出现的时间地点不固定,当要利用时,手边却没有相关资料,也只能望之兴叹。所以笔者建议学生将语文的零碎知识记录在小本或小卡片上,随身携带,即取即记,记完即收入囊中。

3.巧妙寻方法。“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是会有的。”寻找“边角余料”的方法很多,在此归结为三:

(1)并行法。利用做一件事的空闲时间,同时做另一件事,或合理地使用不同器官同时做两件事情,并行不悖。南宋诗人陆游:“呼僮不应自升火,待饭未来还读书。”待饭未来是颇难熬的,用以读书岂不甚妙?同学也可以边听诗词朗诵边收拾书包,边等车边记文化常识……

(2)延长法。即为了避免因人流拥挤高峰而浪费时间,将正在学习的时间稍作延长的方法。全校放学时,大概20分钟才能脱离人群,不如用延长法在教室里再学半小時,既不会因着急收拾书包导致听课效率降低;又可高效处理作业。类似的场合还有:课间操排队时,食堂买饭时……

(3)固定法。即每天固定的零碎时间,安排固定的学习内容,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习惯。笔者就曾约定学生三个固定时间:黎明即起3分钟,背诵诗词;中午午休前10分钟,关注报评;晚上睡前20分钟,阅读书籍。养成习惯,受益终生。

所有的方法除了老师的引导外,还需要持之以恒的督促,更离不开学生的高度自律。

生活是由一块块琐碎的时光组合而成,只要你不嫌弃它,它也不会辜负你,哪一块用好了,都会成为成功的助力器。对时间计算的越精细,事情就做得越完美。善于用“边角余料”的老师,也将会带动一批珍爱时间的学生学好语文,走向成功。

卞梦玲,湖北武汉市关山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