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抓文本空白点,提升学生思维
杂志文章正文
抓文本空白点,提升学生思维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1        返回列表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本中有着作者精心预留的空白点,其实这些空白点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善于抓住这样的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补白,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激发,思维得到发展,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抓背景空白,铺垫自主阅读

小学生理解能力还不强,同时生活经验不足,这都是学生阅读困难的因素。在指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有些文章来说,如果学生对文本的背景资料了解得比较清楚,那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也比较容易,所以我们可以抓住文本背景的空白点进行补充,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自主阅读。

在教学《孔子拜师》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采用了帮助学生补白文本背景空白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本情感。在《孔子拜师》这篇课文中,需要让学生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行为品质,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学无止境”的精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正确的认识,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孔子这个人,那么,对于孔子的知识你具体了解多少?孔子为我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为什么会得到大家无尽的敬仰?”在教师的问题指引下,学生自主搜集整理资料,认识到孔子的基本经历,而且认识到孔子创建的儒家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

这样,经过学生的自主整理,学生对于文本创作的背景资料有了全面的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走进文本阅读,对于文本中的精神品质的理解就更加准确和全面了,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掌握。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背景空白处进行学习,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尊重,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抓插图空白,激活想象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有着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资源是深受小学生喜欢的,而且小学生也比较擅长形象思维,所以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文本插图资源,抓住插图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补白,这样既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在教学《燕子专列》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抓住文本中的插图资源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同时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感悟更加深刻。在教学文本的第四自然段的时候,教师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我们在阅读这段内容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其实文本中的插图是和这段文字相关的,那么,请大家认真观察这幅插图,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贝蒂在什么地方找到了燕子,当他发现受冻的燕子的时候会想什么办法来帮助燕子?”这样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根据插图大胆想象,有的学生这样表述:“我觉得,贝蒂是在白雪覆盖的草丛中发现受冻的燕子的,而贝蒂看见小燕子就要被冻僵了,心里非常难过,于是就将燕子抱在自己的怀中,让燕子暖和过来。”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学生最喜欢的插图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就插图中的空白进行大胆想象,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更近,同时,在观察文本插图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大胆的表述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三、抓结尾空白,强化深度感悟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文章明明作者已经结束了内容,但是却让人觉得更加耐人寻味,这样的文章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也就是文本结尾处的空白点。而作教师可以抓住文本的结尾空白进行补白,让学生在深度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得到深刻的感悟,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篇課文的时候,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让学生对文本中的内容以及情感有了自己的深刻感悟。但是教师并没有满足于这样的教学效果,而是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结尾,然后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在文本的结尾志愿军们就要离开了,那么,面对这样的分别,大娘、小金花和大嫂会怎样表现呢?假如你是他们其中的一个,面对此情此景,你会说些什么?”这样的问题给了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大家纷纷写起和志愿军告别的话。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结尾空白进行续写,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同时也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提升,抓住文本结尾空白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感悟更加深入。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文本中的空白点,巧妙利用,让学生挖掘空白点的深刻内涵,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胆想象。

高占年,甘肃永昌县新城子中学小学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