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体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生长点
杂志文章正文
体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生长点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36        返回列表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活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传统的灌输式阅读教学让学生缺少了阅读当中的感性体验,因此影响到了阅读质量,也制约了学生的综合发展。而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阅读,让体验成为学生阅读能力的生长点,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有效展现学生的阅读个性。

一、引导诵读,体验作者心境

诵读课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同时在教学大纲当中也对文本诵读提出了要求,强调教师要指导学生带有思想感情的对文章进行朗读和品位。但是就当前文本朗读的现状而言,教师往往会忽视诵读课文这一环节,而是将教学侧重点放在为学生讲授课文内容方面。这样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无法独立自主进行阅读和品位,影响到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也难以让学生在朗读当中走进文本的作者,体验他们的心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对课文诵读的重视,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让学生边读边感受作者的内心,这样所读到的内容都是作者心声,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的感性体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对此,教师要将诵读作为首要的阅读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诵读当中体验,在体验当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荷花》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当中带入自己的情感,并边读边体验作者用文字勾勒出的荷花美景,让学生感觉自己真正置身在荷花池旁,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以及作者心境的理解,有效优化学生的阅读体验。

二、营造情境,体验文本情感

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就必须要将学生放置在特定的情境当中。可以说创设情境是体验式阅读教学的重要推动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快速的进入到阅读状态,让学生对接下来要阅读的文章产生期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境与情绪。语文教师在为学生营造阅读情境的过程中要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慮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认知能力,让你直观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促使学生融入文本体验文本当中的深厚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情境的营造可以划分成直观和间接体验两种方法。第一,直观体验是用一种让学生现场观摩和体验的方法让学生收获直接体验,这样的活动有采访活动、调查活动等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在直观情境当中获得真实体验。例如,在教学《荷花》时,如果此时恰逢夏季,而且周围有观赏荷花的便利条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利用现场观摩的方式真正去到荷花池旁进行参观和真实体验,创造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情景,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第二,间接体验是一种创设虚拟情境的方法,操作性更强,在阅读教学当中应用更为广泛。虚拟情境创设往往需要借助多媒体设备,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样化的资料将学生带入到文本的情境当中,让学生可以展开自由的想象,帮助学生体验文本当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并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三、形象感知,体验语言情思

无论何种知识都是从人的感官开始逐步吸纳和获取的,因此知识的获得需要调动人的各个感官,从而获得更加形象和全面的知识感知。语文教材当中涉及到的阅读文本是由一个个文字元素构成的,而文字本身具备抽象性特征,但是如果真正投入到文字构成的语言当中去细细品味就可以发现语言是一个神奇的东西,用简单的文字就可以勾勒出绝美的画卷。比方说,“美丽”是一个简单的词语,而透过这一词语我们可以想象到很多的形象,如人、花朵、景色等。所以说,阅读的重点是能够通过品味文本的语言文字获得一定的评价和感慨,并从中升华出情感。但是在阅读时,首要内容是要真正找到表达情感的对象,也就是要明确表达情感所面对以及针对的对象是什么。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体验文本的语言,从这些优美的词句当中把握文本塑造的形象,并针对这一形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学习《丰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分析和阅读描写人物的句子和段落,从品味语言着手对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情感特点进行总结,让学生可以从体验语言当中获得形象感知。

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对阅读体验教学的重视,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诵读,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情境,并带领学生形象感知,从而让学生可以体验作者的心境、文本的情感以及语言当中的文化魅力。

周平,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胶河中心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