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文本多元解读
杂志文章正文
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文本多元解读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36        返回列表

多元解读就是读者在自己的知识及能力范围内,对文本不同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和作品交融在一起。深入应用文本多元解读主要从教师、学生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入手,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策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一、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多元解读能力

教师是教学执行者,教师本身的阅读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完成语文阅读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到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准确定位多元解读在阅读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对阅读文本有充分的了解,任何阅读活动的依据就是作品本身,教师的任务就是利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完成作品赏析的过程,精准把握住文章的主题思想。对于不同的文学体裁赏析的方法也要不同,不是所有体裁的作品都适合多元解读,比如文学作品可以多角度理解,而说明文就只有一种理解方式,必须准确把握中心思想。最后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习惯爱好。教学的根本在于学生,最终的目的是要学生完成教学安排,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只有学生真正理解文本内容,教学才是成功的。

二、充分做好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准备工作

学生不喜欢阅读的并不一定是作品本身,而是阅读的对象和环境。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安排学生的阅读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真正理解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真正迷恋上阅读。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没有阅读作品之前就对将要阅读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首先可以趣味性的引导,创建一个良好的开头,设置疑问或者多媒体导入都是较为实用的方法。其次适当地诱导学生,一部好的作品里能够体现的不仅是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是社会背景的体现,能够展现出当时的精神文明和社会形态,这些内容都可能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阅读作品包括两个过程,首先是理解作品,之后才是在作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东西,想要完成这个过程就要从文字本身入手,因为文字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纽带,想要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就要反复研读作品,首先粗读大意,了解大概内容,之后研究作者的时代背景及写作背景和生活经历等,最后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朗读,这种朗读是在对作品的充分理解之后,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这是赏析作品的阶段。

在最后就进入了阅读的最后阶段,多元解读作品,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互动,学生之间讨论对作品的不同看法,多种讨论模式并存,课堂的氛围会变得十分活跃。教师可以较为灵活的安排教学环节的五个步骤顺序,将课堂的内容变得较为丰富,不同的情境模式也能够激发出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理解。

三、多种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多元解读能力

多元解读的根本在于对文本的阅读,文学体裁的不同阅读的重心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小说的重点是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塑造,散文突出的是作者的情感体验,诗歌讲究的是韵味儿和语言的运用。教师对这些文学常识到位的总结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多元化地解读作品。在多元解读过程中要注意几个因素,首先是对信息有效的拣选,文学作品可能会有很多的解读方法,但是解读的过程还是遵循着一些规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文字的重心,将关键内容提炼出来。在寻找关键点的过程中关键词和关键句子是必须找到的,一般文章的首尾是对整个内容的总结,转折过渡的句子是关键点。其次是信息的推理,在文章中找到重点信息,作品有的会不深入说明,因此需要我们推理出隐藏的信息,这部分内容一般是多元化内容,学生可以有不同理解,但是要以原文为依据进行推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这部分内容还可以根据作者几部作品的区别来确定。最后可采取逆向思维方法多元解读作品。对作品产生质疑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多元解读过程中就要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

四、建立完整的多元解读评价体系

目前教育的宗旨是完成學生的素质教育,因此教师要提倡学生的多元化思维,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承认学生多元化思维的重要性,并且鼓励他们多元思考问题。教师首先要多样评价问题。其次将评价的内容丰富化。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思考评价内容,更重要的是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和观点形成的过程,要将评价结合学生的特点一同考虑。最后是全体化的评价。教学是班级里每一个同学的事情,因此要求所有人都能参与其中,只有学生对学习有热情,这样的学习才能取得进步。

徐小明,江苏淮安仇桥镇初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