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从《兰亭集序》看生命的悲与欣
杂志文章正文
从《兰亭集序》看生命的悲与欣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36        返回列表

王羲之《兰亭集序》,28行,短短324字,读来总有一种悲喜交加的感觉,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不禁想起弘一法师李叔同弥留之际,写下绝笔“悲欣交集”四字,令人唏噓感叹。

《兰亭集序》,乃彼时彼地,彼情彼景,彼人彼事,一时触发,撩拨心弦,兴起而作,诗人的情感也随之转化。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皆具,青山绿水,水木清华,绿树成林,翠竹成阴,万物和谐,胜友如云,天时,地利,人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游目骋怀,酣畅淋漓,他感受到大自然无言的美,挥毫当得江山助,“大块假我以文章”,于是寄情于翰墨书香。

古人所说的人生四大喜事,并未摆脱外在的诸如生存和追求的束缚,心为形役。而羲之的快乐是纯粹的,它超脱凡尘,不沾染丝毫世俗气,以心灵的自由为终极目标。

《兰亭集序》后两段情感转乐为痛,又转痛为悲,乐极生悲,陷入物极必反的圈套。痛因何而起?痛生命短暂,人来到这世间,只是一抬头一低头的工夫,眼睛一闭,不睁,一生就过去了。痛人生变化无常,快乐易逝,来得快,去得也快,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美好的时光总是难以持久。一切终期于尽,生命必将逝去,最终化为虚有,就像你从来不曾在这世上存在过。从古至今,关于生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无法改变,也无力掌控生死,唯有把死当作生命恩赐的礼物平静地接受,正如史铁生所言:“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道家以生即死,死即生,相忘于江湖来挣脱死亡带来的痛苦,但面对亲人离世的鼓盆而歌,显得那么虚弱无力!秦皇汉武想求得长生不老的失败而终显得那么愚昧可笑!

王羲之经历了人生种种悲欢离合,看清了人生真相,他依然在努力抗拒人生虚幻,却最终陷入“悲”的泥潭,无法自拔,未能完成生命的自我救赎。此刻的“悲”亦有别于前者的“痛”,它是痛苦之后的沉淀,是痛定思痛,是看破红尘后的理性冷静,是痛过之后的达天知命,不喜亦不惧。羲之对生命从骨子里是热爱的,这也正是他过于常人之处。

人生充满悲和喜,我们该如何度过这短暂的一生呢?做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应该积极面对生活与生命,并尽可能以有限的生命创造最大的价值。

邓静怡,浙江金华第一中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