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如何做到深度剖析文章的情感内涵
杂志文章正文
如何做到深度剖析文章的情感内涵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45        返回列表

本文将就《林黛玉进贾府》和《边城》的创作背景、场景和人物细节描写、场景模拟、人物“共情”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究如何把握文章的细节和画面描绘,进而帮助学生构建文章情境与里面的人物达到情感共鸣,从而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和内涵。希望笔者的研究和拙见能够引起众读者的深思和共鸣。

一、了解作者背景、人物设定,把握文章细节品味人物个性

了解作者和其写作背景,把握人物设定和文章细节品味人物个性,是深入理解作者创作意图和其文章传达之情的重要途径。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曹雪芹从宫廷贵族沦落为“贫贱”寒士的辛酸命运,令他对封建阶级社会的黑暗和没落有深刻的体会,亦为其创作提供了良好素材。另外,在文章之始便透露出“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的信息,故而写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笔者请学生结合這两处描写进行场景刻画和换位思考:“倘若你们是林黛玉,初入贾府的你们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在思考后回答:“假如我是林黛玉面对和自己阶级与家世均悬殊巨大的贾府,心情定很忐忑和好奇,在期待之余也心存一丝谨慎,希望自己以后能够谨言慎行不出差错,不闹笑话。”笔者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肯定和赞扬,并表示文章前后衔接紧密,很好地写出了林黛玉初入贾府的忐忑,并请学生在后文找出体现林黛玉入贾府心情的句子。学生指出“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这一句话应证了大家的猜想,生动刻画出黛玉入贾府时的谨慎形态。随后笔者请学生再次畅想林黛玉具备怎样的性格,这与其之后的爱情和人生有怎样的联系。学生讨论后回答:“林黛玉的谨小慎微说明它心思缜密、生性敏感又有些多愁善感,这种在贾府需处处留意的生活更是加重了其怅惘、谨慎的个性,这也与其之后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见,从课文细节入手,能够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的体会文章所塑造人物的情感、心情、个性和命运。

二、就文中描绘的情境展开想象甚至进行场景模拟,与文中人物达到“共情”

小说中对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的刻画通常会相辅相成,而就文中描绘的情境展开想象甚至进行场景模拟,是达到与文中人物“共情”,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的重要手段。以《边城》为例,文中描述了翠翠与祖父在豆油灯下把饭吃过后,又去门外高崖上月光下说故事的场景,笔者请学生对此段描写进行反复诵读和深入体会,鼓励大家在脑海中勾勒这星月夜下祖孙二人各怀心事的情境图。在笔者的鼓励下,学生叙述和还原了自己幻想的场景图:在一泻千里的如水月色下,幽幽篁竹深沉如墨,草丛中虫鸣声不绝如雨,鸟鸣声时隐时现,而在这诗情画意的场景下,翠翠在月光下抱膝而坐,傍在祖父身边全神贯注地倾听自己那可怜母亲的故事。笔者请学生表述这情境带给自己的感受,不少学生回答感到安静、温馨和舒缓。在此时向学生提问道:“同学们,既然这本是一幅惬意温馨的画面,可是翠翠为何会发出无奈又伤感的叹息呢?”学生们在思考和讨论后回答:“因为翠翠心存对心上人的思念和不知是否可以与之在一起的愁绪,更是在爷爷的故事中心生对母亲的思念和悲惜,所以才会做出叹息的动作,而她本想借此将积压于心头的东西舒缓而出,却无能为力。”笔者给予学生的回答以肯定和赞扬,随后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笔者还引导学生进行了场景的模拟和还原,而在畅想和模拟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入角色与主角达到情感共振和共鸣。这有助于帮助大家深入理解文中翠翠的内心世界,体会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内涵。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创作背景、人物设定、细节描写等信息进行情境构建,以帮助学生实现与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共鸣,进而深度剖析文章情感、内涵。

参考文献:

彭臣刚,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

彭道彬,四川宣汉县第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