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途径
杂志文章正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提问的途径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35        返回列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来鼓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大胆想象,从多角度分析和思考文章,进而形成自己的理解。

一、提问要“奇趣兼有”,激发学生思考欲望

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课堂上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更好地理解阅读文章。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带着兴趣去分析文字语言,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意思,主动思考。学生对问题好奇,会产生悬念,积极地围绕着课堂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歌》时,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桂林的山的特点时,教师可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鼓励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平时见过的山都是什么样的?桂林的山和你们以往见过的这些山可不一样,它有自己的特点,你们知道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吗?在问题的驱使下,学生会很好奇,桂林的山有什么别样的特点,为什么与众不同,于是产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在阅读中了解桂林的山具有“奇”“秀”“险”的特点。教师设计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矛盾,促进学生对阅读的渴望,进而达到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

二、提问要“有的放矢”,紧扣目标方向明确

“燧石只有在撞击时才能迸发出灿烂的火花;人脑只有在遇到问题时才能产生求知欲望。”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教师要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给学生设计教学问题,使学生可以在问题的引导下有针对性地阅读和分析,实现思维的活跃和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进而落实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得不”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那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呢?通过对于文章的学习,学生都知道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的口才,他的口才可以说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通过教师问题的引导,学生会对晏子和楚王之间的对话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在阅读中体会到晏子的口才是无与伦比的,这是他超人智慧展现,用他的善辩口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这正是本课学习的重点,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在争辩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探究的要点。

三、提问要“环环相扣”,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善于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设计课堂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难度,注意先易后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问题不能上来就很难,那样会打消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欲望。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设计问题,注意问题的层次和梯度,给学生一个思考的过程,使学生可以在探究中逐步地获得知识,提高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孔乙己》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孔乙己有个动作非常耐人寻味,哪个动作?学生会轻松找到。教师可以继续询问:钱排起来很麻烦直接扔过去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要一个个地排?当学生理解了这是要表明他的清白后,教师可以继续询问:孔乙己还有一句话相当有意思,是哪一句?这句话是理直气壮还是理屈词穷?你是嘲笑孔乙己吗?教师通过不断地询问会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思考中逐步地理解知识,提高认识。

四、提问要“面向全体”,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陶行知先生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師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以人为本,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知识水平。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关注自己的课堂提问技巧,会使学生受到启发和鼓舞,进而感受到教师的问题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产生思考的主动性,在探究中提高语言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早寒江上有怀》时,对于语文能力弱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探究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基本情况,诗句的主要释义等基础性的问题。但是对于那些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主旨大意、语言特点或者是表达风格等,鼓励学生从更深层次上去探究内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文章的本质和内涵,进而实现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师要善于通过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积极参与课堂,在思考中获得语言知识。教师问题设计的合理,就会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思考中提高语言素养和语言能力,从而实现“投出一粒石,激起千层浪”的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于慎洁,山东烟台第三中学分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