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对话:凸显生本的语文课堂
杂志文章正文
对话:凸显生本的语文课堂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25        返回列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实施阅读教学的主要手段,然而对话要达到预期效应,必须要凸显生本地位,基于生本视角优化语文课堂对话,使对话直达语文课堂教学核心,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展。

一、生本对话的尴尬境地

1、盲目对话:对话偏离文本

对话是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话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但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盲目对话现象普遍存在,突出地表现为教师对话过程中生本意识弱化,不能充分认识到文本在生本对话中的价值,对话设计忽视文本资源挖掘,盲目求拓展延伸,导致语文课堂对话陷入喧宾夺主的尴尬境地。

2、乏趣对话:对话形式单一

语文课堂对话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话形式,当前单一化的对话形式忽视学生阅读认知特点,造成乏趣对话的现象,课堂对话主要以师生、生生问答的形式展开,这种陈旧、单一化的乏趣对话导致学生参与对话热情不高,缺乏对话主动性,严重弱化了学生在对话中的主体地位。

3、冷漠对话:对话情境缺失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人文性的学科属性决定了语文对话应该是充满温情的对话,是有温度的对话。但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不少语文教师不注重对话艺术,忽视对话情境构建,导致语文课堂冷漠对话。这种缺乏情境的对话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对话主动性,也严重弱化了对话有效性。

4、孤立对话:对话互动弱化

生本课堂是指突出学生在对话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并不意味着课堂只是学生的一言堂。目前,孤立化的对话使语文课堂对话从教师一言堂的极端走向学生一言堂的极端,孤立对话不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效应也不显著,严重弱化了课堂对话的互动效应。

二、凸显生本,走出对话尴尬境地有效路径

1、聚焦文本,提升文本载体对话效应

文本是对话的有效载体,也是学生对话的焦点。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转变文本运用理念,坚持以文本为本,将语文课堂对话的焦点指向文本,提升文本载体对话效应;同时,处理好文本对话与对话拓展关系。

(1)构建对话话题,提升对话有效性

文本对话需要教师基于文本特点与课堂教学目标,积极构建有价值的对话话题,从而引导学生围绕话题进行有效对话。对话话题可以围绕文本遣词造句、主要内容、文章留白、艺术特色、主题思想等。一篇文本对话不宜多,要相对集中。

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这篇文章将写景演绎得精彩绝伦。鉴于这篇文章特点,我围绕写景构建话题: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春景图将春天描写得多姿多彩、有声有色,请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开展小组学习:1、作者如何描写这五幅春景图,分别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这五幅春景图对你写景具有怎样的启发。

对话话题构建紧扣文本特点,围绕学生语文素质发展环环相扣,充分挖掘文本资源价值,为学生阅读写景类文章与写作搭建了支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2)坚持文本导向,提升拓展有效性

拓展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拓展要有度,不能喧宾夺主。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在设计拓展对话时必须要坚持文本导向,拓展对话应该是基于文本的有效拓展,是对学生认知的深化。

仍以朱自清的《春》为例,在赏析三个比喻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适度拓展:作者在文末连用三个比喻来赞美春天,突出春天“新”“美”“力”等特点,层层相关,步步深入,比喻鲜明、生动、形象,既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又增加了文章的气势,使文章结尾鲜明、有力。试模仿这三个比喻句的写法,写一段文字,表现你最喜爱的景物。这个环节,既尊重了学生认知特点,又是对课堂学习的深入。

2、创设情境,构建生动逼真对话场景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离不开特定的语用情境。创设情境能够为学生学习构建生动逼真的对话场景,又尊重学生阅读认知特点,使学生在导入情境、问题情境等作用下,积极地参与课堂对话。

(1)导入情境激发热情

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关注,而且学生的注意力缺乏持久性。教师如果能够注重创设导入情境,将有助于借助情境直观、形象、感性等优势,快速地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并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而凸显学生在语文课堂对话中的注意力。

如莫怀戚的《散步》在导入时,我制作了一段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投影学生提供的家庭温馨场面的图片,播放背景音乐《让爱住我家》。由于选取学生提供的家庭生活图片,有效拉近了学生与课堂的距离,有效提升了课堂对话的张力,同时图片与音乐结合,大大提升了情境作用力,从而自然地引入新课,快速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参与对话热情。

(2)问题情境激活思维

问题是语文课堂对话的有效载体,也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抓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好奇心,创设问题情境,将问题渗透在情境中,放大问题效应,使学生的思维快速调动起来。

如《雨的四季》这篇散文,在围绕“春雨”进行对话时,我先引导学生回顾朱自清先生的“春雨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累,进而引出对话话题:两位作家都是以春雨为表现对象,他们笔下的春雨有何异同呢?

由于借助学生学过的内容创设情境,促使学生进行学习迁移,同时又基于比较的视角展开对话,充分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进行对话,促进学生语文思维形成。

3、点面结合,构建语文课堂多元对话

以生为本的对话课堂并不意味着课堂是学生的独角戏,而是需要教师以学生为焦点,围绕学生语文素质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多元对话,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自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作者等进行全方位对话。

(1)生生、生我对話凸显学生主体

生我对话是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反思,通过自我对话,帮助学生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归纳,形成语文学习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主体语文素质发展;学生与学生对话是语文课堂常见形式之一,通过生生对话,促进学生之间思维互动,从而使学生在对话中进行思维碰撞,拓展学生语文思维。

如《秋天的怀念》一文,课文反复渲染“看菊花”,为此,我设计了两个环节:忆菊花。回忆并交流学过的有关菊花的文章,想一想菊花具有怎样的品性?悟菊花,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菊花品性,交流本文反复写“看花”的原因。两重对话,两重境界,充分凸显学生对话主体。

(2)师生、生本对话构建互动课堂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文本是对话载体,这两重对话都紧紧围绕学生语文素质发展为中心,语文教师要成为语文课堂多元对话的推动者,帮助学生突破狭隘的思维,在师生、生本对话中,提升对话深度。

如诸葛亮的《诫子书》一文,在课堂教学前,我先推动学生与文本对话,收集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并借助工具书自主理解课文大意,为课堂对话作铺垫;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结合诸葛亮生平,围绕文本进行对话,感受作者谆谆告诫之语,溢满殷殷期盼之情。

对话是语文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对话要达到预期效应,必须要坚持以生为本,立足于学生语文素质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优化对话设计,使学生能够乐于对话,自由对话,在对话中感受语文价值与魅力,从而获得人生滋养。

张莉,湖北荆州市沙市区第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