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文学类文本解读的四个入口例谈
杂志文章正文
文学类文本解读的四个入口例谈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37        返回列表

一般我们说的解读,就是让学生读懂,文学类文本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只教不懂的,不教已懂的”。那么如何让学生读懂文学类文本呢?

一、品味语言文字

欣赏作品,一般都是先从语言开始,因为语言是文章的外衣。戏剧文学中,故事情节的进展、人物性格的揭示以及剧作家对人物事件的评价,一般都依靠人物语言即台词来完成。在戏剧教学中,我们只有带领学生一起玩味戏剧语言,尤其是潜台词,才能走进剧中人物的心灵世界,读懂剧本的深层意蕴。话剧《雷雨》中,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意识到一场大祸将要临头,为了化解迫在眉睫的危机,决定要和鲁侍萍“明明白白地谈一谈”。“周朴园在谈话中先后七处紧承相连,共用了几个‘好字,这几处‘好字各尽其妙,且叫‘好的个中原因各不相同。”[1]对这七处“好”字逐一分析,并由此来窥探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这一连串的叫“好”声,实际上是周朴园极端利己心态的生动反映。

二、寻绎情感脉络

孟子曰:“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以意逆志”,是说应该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对诗歌进行整体把握,才能真正了解作者进行创作时的心志。这提醒我们解读文本时,要追踪文本隐性的情感脉络,“沿波讨源”。例如: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开头四组景物画面,表面上没有什么联系,“但实际上却有一条看不见的无形之线紧紧地把它们连系在一起,使之形成为一个整体,这就是‘归宿二字:鸟归巢,人闭户,日西下,它们都有归宿,都在归宿。”“前几组景物所围绕的中心——归宿,恰好与天涯断肠人的无有归宿形成对比:人不如乌鸦,人不如落日,人不如‘人。此情此景,怎不叫人肝肠裂断!”[2]

三、关注第二情境

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会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个性,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情境,出现第二情境甚至第三情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解读叙事性文本,要关注第二情境。

小说中,“好的情节应该有一种功能,就是把人物打出常规,进入第二环境,暴露第二心态。”[3]叙事性散文中的人物活在不同的情境中,也会展现多面而深层的性格。杨绛在散文《老王》中刻画老王形象时,将他置于三种不同的情境:一是常规情境,“北京解放后”,我是主顾,老王拉车,作者侧重表现老王“不幸”、“最老实”;二是落难情境,“文化大革命”开始,知识分子落难,被打成臭老九,老王拉车坚决不肯拿我钱,作者侧重表现老王善良,有同情心;三是垂死情境,“干校回來”,载客三轮取缔,老王身患重病,形同僵尸,临死前一天将香油与鸡蛋赠送杨绛,作者侧重表现老王重情重义,懂得感恩。在这三种情境中,老王的形象越来越高大,对杨绛夫妇的感情越来越深厚,而反观杨绛夫妇,始终和老王保持高级知识分子与底层百姓之间的界线,这就为文末点睛之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埋下伏笔。

四、辨析独特之处

辨析文学作品的独特性,可以更好地发现文学作品别样的审美价值。汪曾祺短篇小说《侯银匠》中的主角侯银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侯银匠之所以是侯银匠,而不是李银匠或张银匠,定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侯银匠中年丧妻,只有一个女儿,他这个女儿很能干。”有学生从此句中读出侯银匠父爱的伟大:侯银匠中年丧妻,怕女儿受罪,有经济条件但未曾续弦;侯银匠怕侯菊委屈下嫁,未按当地风俗把女儿留在家里招婿,宁可断了香火,自己忍受寂寞。任何一个文本,其本身都是一个开放的“召唤结构”,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模糊性与空白点。在文本解读活动中,学生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他们依据自己的知识积淀与生活经验,确定文本中的未定性,填充空白点,从而获得文本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文学类文本解读,是一件极其复杂的工程,它涉及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的多回合的对话与碰撞。本文从实效性与可操作性出发,结合文体特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意脉、第二情境、独特性这四个入口,深入由文字方块构筑成的迷宫,去探寻文本世界的意义与价值。

注释:

[1]张洪安.由九个‘好字管窥周朴园.新课程报·语文导刊.2009年第3期。

[2]王志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古典文学知识.1998年第5期。

[3]孙绍振.审美阅读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34页。

张洪安,江苏淮安市楚州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