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借助三大策略 引导诗词鉴赏
杂志文章正文
借助三大策略 引导诗词鉴赏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35        返回列表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材中,诗词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是高考必考要点之一。与此同时,针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考评,也可以基于诗词考题更集中更充分的体现。通过诗词,既能够帮助学生感悟汉语言的博大和精深,也能够从中领悟极具内涵的人生哲理。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引导高中生对诗词进行鉴赏呢?

一、基于多元诵读,品味诗词语言

对于诗词而言,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抒情,诗人丰富的情感往往会基于文字以及节奏和韵律获得更充分的体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引导学生基于多元的诵读方法,帮助学生深入感知诗歌中蕴含的情调,比如可以以名家录音或视频、教师范读等方式。同时也可以结合作者生平以及写作背景,针对文本中的重点词句,作出有针对性的解释,帮助学生扫清诵读障碍。

以《琵琶行》这首诗歌为例,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能够初步了解琵琶女具体的演奏过程:“转轴拨弦三两声”所展现的就是琵琶女在开始演奏之前首先对弦音进行调试;基于“大弦嘈嘈如急雨”直至“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是对具体弹奏过程的形象描绘,能够使我们对所弹奏的乐曲形成直观形象的感知。在这一描绘过程中,诗人采用了很多充满生动性和形象性的比喻,以视觉描绘的方式,充分展现抽象的音乐形象,让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甚至还可以感受到银屏炸裂以及铁骑金戈。同时,欣赏者的情绪也随着乐曲逐步由悲凄转为舒缓,又提升至惊心动魄。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实则描写琵琶女具体的演奏效果。通过对诗歌的诵读,既充分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如身临其境;既能够感受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也能够自主完成对这位多才多艺又漂亮多情的女子形象的树立。

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中难以言传的意味必然能够倾泻而出;其中既饱含诗人对琵琶女高超技艺的赞赏,也透露出其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更表现了对自身命运的悲叹。

二、引导意象想象,触摸诗词意境

对于大部分古典诗词而言,大都会采用寓情于景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发掘诗词中的意象,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完成对诗词画面的还原,这样就能够将诗词中抽象静态的文字表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于学生面前,使其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更透彻的把握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例如,在教学《登高》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向学生展示充满趣味性的课件,或者以视频的方式展现祖国美丽的河川。在带领学生欣赏之后,引导学生体会诗句中所描绘的“落木”以及“滚滚长江”,欣赏结束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灵去体会文本中所描绘的意境。接下来结合文本,对文中具体的景致展开细致的讲解。

基于这一过程,学生必然能够对文本中所体现的优美意境形成更深层面的感悟以及更细腻的情感体验。这种形式的教学,既能够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范例功能,同时也能够活化课堂氛围,保障高效的教学成果。

三、基于多个维度,分析诗词表达

在古诗词中,比较常见的表达方式既包括议论、描写,也包括叙述和抒情,这也是高考经常会涉及的考点之一。在描写的过程中,一般会以动静结合、直抒胸臆以及情景交融等表达方式。所以,针对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展开分析的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其中的关键词。通过这一过程,既有助于训练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迁移运用。

例如,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不同角度对这首诗词进行鉴赏。虽然这首词写作于近代,但是仍然具备非常典型的艺术价值,毛泽东先生在这首词中充分把握了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既形象描绘了壮观的景象,基于这首诗也能够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个革命者的豁达情怀。针对这首词的赏析,景物描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基于景物描绘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以及理想和追求。这种由表及里的鉴赏方式,使学生可以更深刻把握潜藏在诗词背后的深厚情感。

在教学实践中,如果难以有效拉近学生和诗词之间的距离,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视频,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另一方面也能够对当时的峥嵘岁月产生更直观、更形象的感受,接下来便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他们层层深入,直至触及这首词的内涵。

在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关注鉴赏的重要功能,将教学重点聚焦于古诗词的鑒赏能力方面,这样学生便能够基于对诗词的鉴赏更深刻的理解传统文化,更充分的把握古典艺术;既能够感受到诗词的个性特点,同时也能够触及诗词作家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高勤海,山东海阳市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