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古诗十九首》中的重言词分析
杂志文章正文
《古诗十九首》中的重言词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24        返回列表

清代邵晋涵将重言词分为“单举其文与重语同义者”[1]和“单举其文与重语异义者。”[1]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给重言词中的两类词定性:“‘叠词是由词组转化而来的合成词,‘叠字是与连绵字性质相同的单纯词。”[1]许嘉璐《古代汉语》提到重言词的语用价值:“重言是利用叠字、叠词在诗文中摹声或摹状的修辞方法,它以音节的恰当重复给人造成强烈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2]本文以上述理论为基础,对《古诗十九首》中21个重言词进行分类讨论,说明重言词的特征。

一、《古诗十九首》中重言词的概貌

(一)叠词

叠词是指单字与重叠后的词意义相关或相同,由两个音节相同的语素构成的重叠式合成词。《古诗十九首》中的叠词共有18个,根据叠词与单字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的关系选取3个例句分类说明。

1、叠词与单字的本义相关

(1)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3]

“行行”指走走停停的动作。《说文·辵》“行,人之步趋也”。[4]“行”,本义是行走。晋陆机有《拟古诗十二首》“悠悠行迈远,戚戚忧思深。”[3]叠用的意义与单用的本义相关。如南朝宋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行行道转远,去去情弥迟。”[3]

2、叠词与单字的引申义相关

(2)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坡。[3]

“悠悠”形容离家远嫁,路途遥远。《说文·心部》“悠,忧也。”[4]“悠”本义忧思引申为遥远。如晋赵景真《与嵇茂齐书》“乘高远眺,则山川悠隔。”[3]“悠”的引申义与“悠悠”意义相同。如晋潘岳《寡妇赋》“夜漫漫以悠悠兮,寒凄凄以凛凛。”[3]

3、叠词与单字假借义相关

(3)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3]

《说文》“郁,右扶风郁夷也”。[4]郁,古地名,单用不表示茂盛义。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指出“郁,假借为‘鬱”。[5]“鬱”单用表示茂盛义。如魏曹植《赠白马王彪》“山树鬱苍苍”。[3]叠用与单用意义相同。如晋左思《咏史诗》“鬱鬱涧底松”。[3]例(3)“郁郁”是“鬱鬱”草木茂盛義的类比引申,形容城市繁华热闹的气象。“郁郁”在“郁”的假借字“鬱”的基础上重叠而成。

(二)叠字

叠字是指单字与重叠后的词意义不相关,由两个音节构成的只有一个语素的叠音单纯词。

(4)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3]

“札札”形容织布机的声音。《说文·木部》“札,牒也。”[4]南朝宋颜延年《赠王太常》“属美谢繁翰,遥怀具短札。”[3]札,本义木片与“札札”没有语义上的联系。

(5)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3]

“萧”,一种祭祀用的植物。如晋卢谌《时兴》“忽忽岁云暮,游原采萧藿。”[3]“萧萧”象声词,形容马鸣、风雨、草木飘落的声音。如南朝梁王褒《洞箫赋》“翔风萧萧而迳其末兮,回江流川而溉其山。”[3]例(5)“萧萧”,形容木叶鸣风的悲声,与“萧”的意义无关。

(6)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3]

《说文·匚部》“区,藏匿也。”[4]区,本义藏匿,还有区域、界限之义。如东汉蔡邕《郭有道碑文》“翔区外以舒翼,超天衢以高峙。”[3]文献中没有单用“区”表示感情的实例。“区区”是一个语素,形容人的方寸之心,引申为真情实意。如《玉台新咏·繁钦〈定情诗〉》“何以致区区,耳中明月珠。”[5]例(6)“区区”,爱也。“区”单用与叠用意义无关。

二、《古诗十九首》重言词的位置和语法功能

(一)《古诗十九首》重言词的位置

《古诗十九首》中的重言词主要位于句首和句尾,以形容词为主,兼有一个动词和两个象声词。如“行行”是动词表示行走,“札札”和“萧萧”是象声词。

1、形容词性重言词位于句首

A.同时出现在上句句首和下句句首

(7)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3]

(8)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3]

(9)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3]

“青青”与“郁郁”“迢迢”与“皎皎”“娥娥”与“纤纤”配对出现。例(7)(8)上句重言词与下句重言词修饰不同对象,如“青青”修饰河畔之草,“郁郁”修饰园中之柳。例(9)上句重言词与下句重言词修饰同一对象。“娥娥”“纤纤”都是修饰楼上女。

B.只出现在上句句首

(10)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3]

(11)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3]

(12)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3]

“冉冉”“浩浩”“凛凛”单独居于上句句首。“冉冉”出现在被修饰对象“孤生之竹”之前面,“浩浩”和“凛凛”的修饰对象没有直接出现,前者修饰流水,后者修饰天气。

C.只出现在下句句首

(13)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3]

(14)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3]

(15)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3]

“悠悠”“杳杳”“戚戚”单独居于下句句首,不与其他重言词配对出现。例(13)(14)“悠悠”“杳杳”出现在被修饰对象之前,例(15)没有出现“戚戚”所修饰的对象。

2、形容词性重言词位于句尾

A.句尾是“何+重言词”的形式

《古诗十九首》中“何郁郁”“何皎皎”“何历历”“何茫茫”是“何+重言词”的形式。“何”是语气词,后附一个叠词或叠字。

B.句尾重言词作动词或形容词的后缀

“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中“区区”作动词“抱”的后缀,“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中“浩浩”作形容词“漫”的后缀。

(二)《古诗十九首》重言词的语法功能

1、位于句首的重言词多作定语,与被修辞语构成偏正结构。

例(8)中“迢迢”作定语修饰“牵牛星”,“皎皎”作定语修饰“何汉女”。

2、位于句尾的重言词多作谓语。

“何+重言词”形式中重言词都作谓语。如:“洛中何郁郁”中“郁郁”作谓语修饰“洛中”。还有的重言词作后置定语。如:“长路漫浩浩”中“浩浩”修饰“长路”。

三、《古诗十九首》重言词的语用价值

邢福义《汉语语法学》提到:“语值有时是修辞值,特定格式有其特定的修辞效果。”[6]重言词作为《古诗十九首》中的特定格式,从修辞效果入手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一是摹状摹声的作用,二是强调作用;三是调节语调的作用。

(一)摹状和摹声

刘勰从图貌(摹状)、附声(摹声)两个角度来说明重言的功能,《文心雕龙·物色篇》记载:“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7]《古诗十九首》中的叠词主要摹状,叠字主要摹声。

1、摹状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摹状是摹写对于事物情状感觉的辞格。以摹写视觉为主。”[8]重言中叠词的修辞功能主要是写景和摹态。写景的:如例(7)“青青”从色彩角度描摹河畔草的翠色欲滴。摹态的:如例(9)“娥娥”和“纤纤”从妆容打扮描摹“楼上女”明艷照人的风采。

2、摹声

重言词中的叠字以摹声为主,相当于摹声格。“摹声格是吸收了声音要素在语辞中的一种辞格”,[8]陈望道将摹声格分为两类:一是直接描写事物的声音。[8]例(4)“札札”,直接描写机杼的响声。二是借助声音描写当时的气氛。[8]例(5)“萧萧”,借助木叶鸣风的声音表现陵墓间阴森萧瑟的环境,进而引起诗人情感的抒发。

(二)强调作用

重言词在单字的基础上增加上一个音节,旨在“借声音的繁复来加强语感的繁复。”[8]强调动作的反复:例(1)“行行”强调分离时依依不舍的情景。强调程度的加深:例(12)“凛凛”强调天气的寒冷,比单字“凛”的程度加深了。

(三)调节语调的作用

陈望道提到:“叠字借声音的和谐张大语调的和谐”,[8]这里的叠字即重言词。分析声音的和谐可从平仄的配合来说明。

例(7)(8)在上句句首和下句句首配对出现的两个重言词均是平平对仄仄,如“青青”对“郁郁”“迢迢”对“皎皎”。其平仄格式都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样配对使用不仅体现了诗歌的形式美和整齐美,同时也促进了诗歌韵律的和谐。

四、结语

《古诗十九首》中的重言词以形容词性叠词为主,其主要的修辞功能是摹状摹声。受其影响后世五言诗的创作也大量使用重言词。如陈子昂的《度荆门望楚》使用了叠词摹状:“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5]杜甫的《兵车行》使用了叠字摹声:“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5]

参考文献:

[1]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2]许嘉璐.古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六十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4]汉许慎撰、宋徐铉校定.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5]宗福邦.故训汇纂[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6]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7]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8]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

李凛,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