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对话经典美文激活美感体验
杂志文章正文
对话经典美文激活美感体验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35        返回列表

教材里有很多经典美文,小学语文教师在对“美文”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与经典美文进行对话,也要引导学生与文章作者在思想以及情感的表达上产生共鸣,让学生得到审美的享受。

一、诗意导引,激活美感体验

在美文的教学中,文章诗意便是文章教学的灵魂。语文课堂不应该是繁琐的讲解理论知识,也不应该是没有灵魂的对文章进行分析。而且应该利用诗意以及情感创作文章,让学生沉浸在诗意氛围中,使学生的情感不断涌出,学生的内心深处就会很自然地走进带有诗意的语文课堂中。

教师在对《忆江南》进行讲解时,应将诗意充分发挥出来,甚至发挥到极致,包括文章语言文字的渲染气氛。在回忆江南之春的美景时,教师要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中的诗意表达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萌生出对江南美景的向往之情。在对江南的人民表达思念之情时,教师应用感叹的语气以及缓慢的语速将“能不忆江南?”的思念之情表达出来。在表达的过程中,要加入适当的叹息声,声声澎湃,直击学生的内心深处。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文章内情感的互动加以理解。比如,当学生沉浸在作者的思念以及眷恋之情中时,教师应提出一个反差比较大的问题:“同学们,接下来你们会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学生就会根据教师的引导,带着问题慢慢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体会到作者对江南的思念之情。从而使学生对文章中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促进了学生的美感体验的激活。

二、比较阅读,激活美感体验

文章的“美”是需要通过比较具体的事物抽象表现出来的,美文中的“美”只是在语言文字上停留,却没有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而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对文章从“美”的视角下进行品读。无论是对文章结构,还是对中心思想,或是对文章内容的品读,都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各个角度进行审美,从而促进美好体验的激活。

在《鼎湖山听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进行阅读。在文章中作者主要對泉水的声音进行描写。通过仔细阅读,用心感受文言文中泉水的声音以及美景。教师应引导学生多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及真实感受表达出来,使文章中作者想表达的意境被学生完美地用语言表现出来。在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四种乐器来表达泉水不同阶段的不同声音。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思考。比如“哪种乐器表达出来的泉水声更能感受到快乐,为什么?”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品读。品读越深入,学生离作者内心深处的就越近,学生美好体验激活的就越快。

三、巧妙拓展,激活美感体验

语言文字是非常巧妙的,不同的情感,语言的表达方式也不一样。不同作家的不同文章,想表达出来的“美”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不能将学生限制在一个框里,而是将语文教材看成学习文章的向导,起到引导的作用,也要将其作为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选择不同的文本资料,通过不同的文章进行互动对话。

在《黄果树瀑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诗人叶圣陶所著的《瀑布》对文中瀑布的壮观景象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将两篇文章中所描绘的瀑布意境,通过多媒体利用图片的形式分别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带着意象对两篇文章进行品读,并对两篇文章的不同意境进行对比。教师应巧妙地将课外知识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艺术的享受,既拓宽了视野,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多元解读,激活美感体验

每个人对“美”的理解都是多种多样的。在对文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对文章的探究以及思考是不受限制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美”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地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提升自身的感悟能力。

在《白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会画出想象中的白露,无论什么颜色,什么姿态,都是学生对文章最真实的理解。教师可以将文章中三个场景当作三幅画,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为这三幅画各取一个题目,学生会根据心中想象来标题。在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取的标题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以促进学生互动能力的提高。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中“美”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使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利用对经典美文的对话形式,促进学生美感体验的激活。

张焕春,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滨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