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语文阅读,应重视感悟
杂志文章正文
语文阅读,应重视感悟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39        返回列表

多元文化形式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个性化不足,保持本位教学,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通过阅读感悟来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与此同时,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于重视教学进度,而忽视了教学实际效果,学生阅读并不连贯甚至存在错误的情况下,教师急于讲解,这就无法保证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深入理解,导致阅读感悟教学的推进难度较大,而教师并未找到问题的根本性原因,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感悟教学陷入困境。小学语文阅读感悟教学的推进,要在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知识内在规律,并更为科学地运用于实践中,但当前阅读感悟教学的实践性不足,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主动探究性不足,这就不利于学生阅读感悟的形成。

一、引导观察,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感悟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对于语言文字所形成的一种直接感受,进而所达到的一种独特体验,阅读感悟具有整体性、形象性和感知性特征。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阅读感悟的实现,要经历一个系统化的过程,要循序渐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语言符号和文字符号进行观察,并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来将符号转化为画面,获得阅读文本信息,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促进感悟的形成,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達到一种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入文本

在全面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语文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等情况出发,创设趣味化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中,为学生阅读感悟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蚕姑娘》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对于蚕的一生形成一个初步的认知,为顺利推进教学,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图片、视频等来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初步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以及生长过程变化,之后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观察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对蚕进行介绍的,此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情不自禁的被蚕吸引,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探究知识的主动性也明显增强,这就能够为学生阅读感悟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多种方式相结合,引导学生感悟

小学语文阅读感悟教学的特殊性在于,以读为基础来培养学生感知能力,促进语感形成,并陶冶学生情操。语文阅读过程中学生感悟与体验的形成,要注重多元方式的有机整合,从朗读、批注、述说和对话入手,有侧重点的推进阅读感悟教学。在朗读过程中,要注重阅读文本的合理化利用,结合文本内容所表达的情绪情感,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将这种情绪与情感读出来,之后教师进行讲解,便于学生回味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并促进学生独特感悟的形成。在批注方面,可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分层,之后引导学生进行通篇阅读,对于文本段落及句子阅读后的感悟写下来,之后让学生分层将自己的感悟词汇填写到对应层级中,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之后在阅读感悟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词汇进行阅读,体会词汇所表达的意义,并围绕词汇出发深入学习文本,在阅读过程中形成深层感悟,这对于学生情感的激发以及情操的陶冶具有重要意义。在说说方面,要引导学生个体对于阅读中所形成感悟进行表达,使学生充分感知到阅读的快乐。在这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且自由的述说环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形成深刻的体验。比如在《爱如茉莉》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文本内容,并找出其中令自己感动的细节,说一说为什么真爱如茉莉?这就有助于强化学生对于真爱的感悟。在对话方面,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使学生的体验与感悟具备具体对象与内容,增进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内心的对话,从而促进深层感悟的实现。

四、课后主题拓展延伸,优化阅读感悟

为促进学生独特感悟的形成,要注重课后主题的拓展延伸,基于新课标要求出发,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活动,不可局限于文本阅读,而是要注重多元方式的应用,注重学生阅读视野的拓展以及阅读内容的丰富化,通过有针对性的拓展练习来达到良好的阅读感悟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体验的形成,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优化提供良性辅助。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感悟教学的推进,要注重和谐、平等的语文学习氛围的创设,引导学生走入课堂,对自我形成一个客观认知,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注重学生感官体验的激发,创设生动化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情感共鸣的产生,使学生形成感悟,进而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

刘虹,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区第二实验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