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理趣”相生教苏词
杂志文章正文
“理趣”相生教苏词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3        返回列表

“理趣”这个词语,源于宋人,苏轼成就最大。他性格豪放,勇于创新,思想自由,“理趣”这一思想在其诗词创作中成为一道绚丽的艺术风景。宋代美学思想开拓了诗词的境界,追求宋词中所包含的哲理内涵,即所谓诗词的“理趣”——这与我们追寻的教育理趣在内在逻辑上是一致的。我们利用苏词自身的优势,进行了语文课堂的理趣实践。笔者试以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来阐述我所作的理趣教学尝试。

一、品词入味,凸显一个“狂”

语言可以铸成鲜明的意象,再由意象来存放灵魂、蕴藏情感、贮蓄思想。在本课教学中,我适时引导学生领悟诗词中的意象,真正体会其中的理趣精髓。从文本来看,这首词是苏轼豪放风格的典型代表,引导学生品读词中的豪迈气概,是我实施理趣教学的首要任务。为此,围绕一个“狂”字,我设计了读“狂”、找“狂”、说“狂”三个环节,让学生感受作者举止神态之“狂”和内心自信之“狂”。

【教学设计1:品词入味】

1.【读“狂”】自由朗读这首词,结合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词意,思考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更合适。

2.【找“狂”】下面听老师来读一读。仔细听,说一说哪个字直接反映了这首词的豪放风格?哪些词句体现了“狂”?谈谈你的理解。

3.【说“狂”】结合具体的词句谈谈“狂在哪里”。

品词在读,词之理趣,唯读见之。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品味韵律美,走入诗词所描绘的境界,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因此,学生先通过自读来领略词的美,然后我配乐范读,让学生体会情感。然后,学生组内学习,揣摩作者到底“狂”在哪儿,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感情。在下阕的探究过程中,我设计了一段有趣的角色对话。教师充当宋神宗,学生为苏轼,用对话的形式,学生把心里的苦闷、自己的豪情、祈盼的愿望和豪情壮志都蕴含在自己的声音中,释放出趣味无穷的亲临体验和荡气回肠的家国情怀。

二、论词识人,尽显一个“忠”

苏轼有意把词从“花前月下”中解脱出来,充分保留传统词的特点,拓展词的新境界,使其富有理趣,便是蘇轼对词的内容进行的开拓。我设计了“识苏轼”“谈苏轼”“演苏轼”三个环节,让学生在趣中感受作者英雄的豪放和洒脱。

【教学设计2:论词识人】

1.识苏轼:如果说上阕为我们展现了一位意气风发、受老百姓爱戴、英勇的太守,那么下阕又向我们展现了一位具有怎样情怀的苏轼呢?

我从    看出苏轼的    (填表示思想、情感、情怀的词)

2.谈苏轼:苏轼给朋友李常信中说:“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于笑生死之际。”苏轼在贬谪后的“生死之际”竟能“笑谈”,究竟是什么让这个英雄如此洒脱,如此豪放?

3.演苏轼:如果这篇词作被宋神宗看到会怎样呢?他们见上了一面,会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接下来我来做宋神宗,你们来做苏轼?你们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我,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读懂了苏轼。

解读经典的有效策略是“知人论世”,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必须了解作者的经历、心态以及创作风格,而词作的情感和内涵则来源于诗人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及所处的时代。因此,我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结合词句,以“我从____看出苏轼的______”的句式来诠释他们心中的苏轼。然后,老师和学生分角色扮演,假想宋神宗与苏轼的会面场景,学生就能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感知气势磅礴词风,体会到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何日遣冯唐”的内涵了然心中,进而理解作者“射天狼”的豪情,准确地把握词作的情感。

三、悟词入心,隐喻一个“淡”

苏词多角度吸收古人语言精华,语言风格清新朴素,借用典故丰富了词的表现力。为了实现学生对文意的更高感受,教学中主要设计了“写一写,说一说”的学习活动,领悟苏词的理趣之美。

【教学设计3:悟词入心】

请结合当下的人们张扬浮躁、缺失信仰和耐挫力差的现状,从苏东坡的坎坷人生中汲取一点有益的启示,以“苏轼,我想对你说”的句式写一写、说一说你对他的理解。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片断的训练,悟词入心,理解苏轼的“狂”,带着霸气与追求,载着期待与憧憬,藏着乐观与豁达,饱含永不言弃的报国豪情,展露出他人生的厚重、稳实和高度。更近一步体悟到:作为当下的学生,应坚定信仰,努力学习,踏实前行,催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学习情愫。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教学设计落点于语言实践,守住了“运用”,探析了苏词中充溢的理趣之美,更重要的是:尝试做苏子式的人。

戴艳梅,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初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