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渗透
杂志文章正文
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渗透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20        返回列表

语文教学承载着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任。语文是中国文化以及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部分,语文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语文基本知识的途径,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整合延续,进行文化传播和推广的重要手段。我们应看到语文教学对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将语文的传承性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传统文化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它不仅与语文的一些内容息息相关,更对学生的文化精神发展有重要影响。传统文化重视提升学生内在品质,它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促使学生对语文有更加深层的理解,提升学生文学素养、道德品质,人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高中语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其中蕴含着多样的知识内容,特别是古诗文,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现如今,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文化的内涵也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新课改改革的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我国具有五千年的传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基础上,还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全面了解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语文教学内容具有深刻的底蕴,内容丰富多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抓住传统文化的含义,融入优秀的民族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其理解,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此外,传统文化的渗入还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情操,从而完善自我认知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做好传统文化渗透

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和保护传统文化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责任。那么,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向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呢?

(一)确定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的结合点,深入挖掘语文教材。

教师要将语文教学中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给凸显出来,给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先做一个铺垫。丰富和传承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中渗透优秀知识,就要使教师认识到课本知识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明确两者的融合区域。进而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做好它的传播。高中语文教材里的内容是精心选择和编排而成的,教材里的每一篇文章都兼顾了文学作品的质与美,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

讲课中重视传统文化观念、文章的文学底蕴以及文化教育的引导,从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文化传统、民族心理、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上探求更深层次的文化视点,以便更好地为学生展示每一篇文章中所包含的文化特质。比如在教学司马迁的《鸿门宴》过程中,可以通过对人物和相关历史事件的介绍,引导学生去感受文章的内在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教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引出孔子的“礼治”,就要对一些重要的道德范畴和概念、术语,像“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加以强化。在《劝学》和《师说》的教学中,抓住古人勤学、尊师的美德,结合目前的现状,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教授《陈情表》时,让学生趁机接受“孝”的教育。在教授《苏武传》时,利用朗读、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设计立足整体,教学方式多样性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在教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立足整体。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内涵的角度出發,设计出符合实际需要以及课程标准要求的方案,从长远的角度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继承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因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拥有积极的心态接受语文教学,才能使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发展相契合。

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用音乐、幻灯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者以自身的经历或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引导,将道理寓于故事中使学生明白道理。另外,对于部分拥有传统文化遗产或文化典故的地区,可以充分运用文化资源,让学生以亲身经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书法比赛、书法参观、游赏文化古迹。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内心的自豪感和民族荣誉感。只有将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浓厚的兴趣基础之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兴趣才能更加主动的思考,培养良好的心性和品质。

(三)语文课本教学与课外文学经典的完美结合,注重熏陶。

语文的教学应该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可以将文学名著作为拓展的部分。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是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古文经典篇目,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更多文学文化经典,诵读经典诗文,将传统文化与道德实践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传统文化教育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合理的指导、规范学生的行为活动,立足当今社会,把关注的意识投向人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中,让学生走进屈原、陆游、杜甫,理解什么是爱国;走进苏轼、李白,理解什么是豁达、豪放……总之,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体悟,并在熏陶渐染中走近一个个伟大的灵魂,从而接受精神的洗礼,实现文化的传递。在教学这些优美的诗句中,融入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其效果自然好于枯燥无味的说教,学习品读时要倾心倾力,有意识让学生从中受到震撼、感染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所寄托与蕴含的精神生命和文化底,学生逐渐形成一种强大动力,最终积淀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利用作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作文是写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是作者情感大海中溅起的浪花。不仅能体现学生的文字功底,还能显示学生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取向、审美情趣、个性特征等等。在指导学生以作文、随笔的形式进行写作训练时,应创造机会渗透传统文化。在作文训练中,如围绕儒家思想“仁”进行写作训练。首先,教师应讲明“仁”的内涵是自重,宽厚,谦和,诚恳,善良,俭朴,勤劳和关心他人等人生美德,既是“仁”的具体表现,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则。让学生明白“仁”的内涵后写作,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对“仁”理解,同时也教会了怎样做人,也就是说继承了传统文化。

(五)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传承传统文化

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教师可以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为契机,引导学生去查询资料,找寻渊源,真正弄明白其文化内涵。

(六)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传承传统文化

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时语文教学开发利用的宝藏。充分挖掘乡土文化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如非物质文化、民间故事、打油诗、山歌、风俗文化、历史古迹等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只要我们仔细收集,善于开发,就能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服务。教师应扩大视野,帮助学生树立生活处处有文化的观念,培养学生留心生活、感受生活、反思生活,敢于交流,乐于探究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品味传统文化,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总而言之,随着回归传统文化这一趋势的兴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就成为了必然趋势。针对这样的现象,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完善教学,确定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的结合点,深入挖掘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并扩展阅读传统经典作品,不断扩展学生的视野,领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底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素养。并且与当今的精神文明要求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让高中语文教学真正担起“体认中华文化、厚植传统精神”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尤国军.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7(02):131.

[2]王伟.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4):106.

[3]李亮.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赤子(上中旬),2016(21):241.

马建伟,河北省固安县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