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杂志文章正文
探究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22        返回列表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有一定水平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背后,是学生对具体字、词、句、段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小学语文的教育质量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基础能力以及今后的发展。一直以来,小学语文的教学也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点之一,受到学生和老师的重视,但作为语文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语文本身包含着诸多的內容,因此在传统的课堂上,一直将“教”作为整个课堂的重点,学生作为教学的客体,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一切跟着教师和课本走,不能体现学生的活力。但几年来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生气,同时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发展的方向。

一、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含义

探究式教学方法最先是由美利坚合众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于上世纪提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探究式教学方法科学性不断得到论证,其教学理念和开展方式也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充实。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作为整个教学的核心,学生按照这个特定的问题,自主地开展学习和探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够自主地认识相关知识,并应用对其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逐渐地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探究式教学中,不再以“教”为课堂中心,而是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的主体,老师在其中充当设计者、引导者、解答者的角色。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逻辑、探索等各方面都还在成长之中,具有很强的可塑造性,因而探究式的应用对小学语文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设计理念

(一)目的理念

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所探究的问题以及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性,教师在设计课堂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其合理性和背后所包含的内容。在课堂上,教师要有目的的引领、指导学生的探究方面和思考方向,让学生在自己亲自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并提高自己。

(二)主体理念

主体理念是探究式教学理念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即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的重点侧重在“学”上,这个“学”是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去充实,发展自己。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机构和教师在课堂中转变原来以“教”为主的理念,并且具备一定的探究式教学方式的相关知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根据课本上面的相关知识,设置有层次有水平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经验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从而学习、提高和创新。

(三)部分与整体相结合的原则

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模式,一定要将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学习过程,课堂时间是有限制的,一学期的课时也是有限制的,况且课程也有着相对严格的任务要求,因此注定探究式教学不能经常性地开展,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在设计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时注重其必要性,从整体上考虑其开展的重要性和意义,并且在设计时考虑问题的层次性,以在实际展开中层层推进,从部分到整体,逐层地推进。

(四)鼓励实践的理念

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中,由于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自己掌握“话语权”,因此往往会体现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在小学课堂上,学生受到自己年龄的限制,对于能够激发自己兴趣的课堂模式,往往会表现出好感,因此老师要能够及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去实践,例如在上小学课文《落花生》时,作者通过自己父亲的引导,从一粒简单的落花生中感受和认识到默默奉献、不图名利的高尚品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你们自己的父母也肯定在你不经意间,通过简单的事物来告诉你某些道理,你们是否能让作者一样写出来呢?写得好有奖励哦”。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写作,通过写小短文或者日记的形式让学生不断的积累写作经验和实践,语文的学习不能一蹴而就,通过这种逐渐积累慢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三、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开展

(一)设置课堂环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教育的群体的年龄普遍都小,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在持久力和专注力方面都有待加强,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以及他们自身的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一定要设计出能够充分激发他们兴趣的探究环境和探究问题。其次教师设计的环境和问题要以所教的内容为基础,不能天马行空,设计的问题更不能是无源之水。例如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可以设置问题“周恩来总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首先周恩来作为我国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奠基人,因此学生一定会有兴趣去了解总理在和自己同样的年纪的所作所为,其次学生通过对周恩来总理的理想的了解,可以认识到之所以萌生这种理想所处的社会环境,通过学生自己自主地挖掘内在所包含的信息,在此之后教师也可以提出“周恩来总理能够萌生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那么你们是为什么而读书的呢?”通过设置这种具有深度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在探究的历程中挖掘到更多的内容,并且这种问题能够联系到学生自身,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生自己的经验和教学结合在一起,小学生就不容易将注意力转移,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因此,一堂效果上佳的探究式课堂,必然是由一个或者更多的有深度的问题所组成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自由的课堂环境。

(二)组织小组式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合作式学习方式主要是指通过令人或多人的模式,在同学之间或者师生之间,通过互相之间的协作、讨论、交流和学习,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或内容。通过这种学习模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互相合作的精神以及其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正是培养各方面能力的初期也是关键时期,因此合作式学习方法对培养小学生的发展非常具有帮助,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寻找信息、总结以及表达的能力。例如小学课文《晏子使楚》,完全可以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进行初次学习,《晏子使楚》是一篇文言文,可以让学生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配合,基本解决理解上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解析,了解内在人物的特点和故事所要表达的内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同伴都是自己的同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

但开展小组式的课堂模式,需要注意几个要点。首先是分组要明确合理,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中,合理有效的分组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合理的分组,才能让合作式学习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并且还能让小组内的每一个人都在课堂学习中都有所收获。教师应当在大概了解学生学习能力、个人性格的基础上,对班级内部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尽可能的将学习能力不同的组合在一起,通过学习能力好的带动不爱学习的孩子,将内向的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分开,否则一个小组的学生全是内向不擅于表达的不利于教学的开展,然后通过将位置调在一起,组成一个小组,便于他们共同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其次,小组之间分工要明确,对于一个问题,有的同学寻找,有的同学做记录总结工作,还有同学来做表达工作,尽可能明确的分工,才能避免小组内部出现“搭便车”的不良现象,还能够让每个学生的阅读、表达、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例如课文《梅花魂》的学习,可以让组内的同学进行自由谈论,交谈彼此对“这位老华侨为何如此珍爱墨梅图以及为什么要交给他孙女,梅花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学生彼此间交流各自的看法,然后再由学生总结下来,再由组内一名成员进行班内表达,再到班内部进行交流,最后再由老师进行总结,通过梅花坚贞不屈的品节升华到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國之情。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在实际应用中注意经验总结和分析,创新出更加科学模式,推动教学质量的发展。

(三)重视课外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尤其是语文的学习,文学素养是一个缓慢的积累的过程,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价值观也在成长之中,因此必须要将小学语文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之中。首先是提倡学生阅读历史书,了解我国的历史,例如《中华上下五千年》《史记》《资治通鉴》《左传》等,让小学生在岁月的长河中感受中华民族千年的沧桑和不屈的民族精神,其次还可以阅读《三国演义》《草房子》之类的古今文学作品,增强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古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除了让学生平时在课外多阅读书籍,还要鼓励他们走出书外,走进生活,去感受大自然,文学作品来自生活,因此只有让学生多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才能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提升实践动手的能力。

四、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注意点

值得注意的是,探究式学习由于采取相对开放的课堂模式,往往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在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时间限制,教师要根据所教授的内容进行选择性使用,其次小组合作的模式在小班的情况下推荐使用,班级内人数过多,会造成一定的困难,不利于探究式教学的开展。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具有一定帮助,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同时推动学生阅读、思考、表达、实践各方面都发展,但探究式教学也有一定的缺陷,因此一线教师在具体应用要因地制宜,不能死搬硬套,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汪玉秀,甘肃省临夏市八坊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