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深度学习,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杂志文章正文
深度学习,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33        返回列表

梁陆红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学生对于美的洞察力和交流能力。美的洞察力和鉴赏有关,而美的交流力则体现在创造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文章展开思维训练,尝试运用各种方式展开文本细读和主题创作活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深度得到拓展,而且也能让学生以此为契机逐步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而深度学习则能促使学生通过理性的思考提高赏析能力,同时举一反三地学会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预测、整体阅读、群文阅读、主题探究等方式促使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更好地展开审美鉴赏活动,并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一、阅读预测,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积极诵读文章的方式展开预测,在阅读文章部分内容时就推测作者想要通过作品展现怎样的人物形象,接下来会采用怎样的手法加以描述等。如果学生能准确地预测,则其在自己创作时也能更好地表现。

在学习《智取生辰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阅读文章一边揣测事情的后续发展,思考作者会如何创作人物。文章的重点在于展现杨志和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分析“兵士买酒”的行为为何会被杨志阻止,而计划没有成功的晁盖等人又会如何采取下一步的计划;白胜欲擒故纵,表示不卖酒的举动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晁盖为何要先买来喝掉一桶,有何目的。如有学生在鉴赏中提出晁盖买酒能体现酒中无药,这样就让杨志等人放松警惕,此外还可以借舀酒作掩护,给酒中下药。在探究中学生理解了如何让情节螺旋上升,此后可以让学生尝试创作,运用这种手法写作。

阅读预测可以使学生的思路与作者的写作构思相对比,如果学生的预测与作者的思路不同,学生更能理解作者写作与构思的巧妙,体验作者创作思路的跌宕起伏,曲折的故事情节,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学生在阅读时更能拉近与作者的距离,进入作者的心灵世界,深入理解文本,更重要的是学生受到启发并运用于写作,不仅在构思上会有所突破,并在写作技法上达到新的层次。同时,预测能力的提高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感,语感是一种半意识的言语能力,需要借助范文作为载体。当学生借助范文获得语感后,就可以在自己创作的过程中尝试运用同样的方式表现出来,展现出对语言现象的直觉感悟能力,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是在此基础上得到提升。

二、关注整体,进行个性诠释

要更好地展开深度学习,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对文章理解的整体性,要避免学生在一知半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解读,而应该让学生在兼顾到文章整体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个性化的诠释,这样的理解才更为深刻。

在学习《秋天的怀念》时,如果只看文章的前半部分,那么学生很容易产生文章中的儿子是个不孝顺的人这样的想法,这和文章的本意并不相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整体阅读后再加以解读,这样能产生更多感受。学生在阅读中发现母亲通过“北海的菊花开了”告诉孩子要坦然面对生活,但是儿子一开始并不了解,当母亲离开自己后突然有了顿悟,意识到了母亲用生命告诉自己不管被生活打倒多少次,都要勇敢面对,直到生命的尽头。学生这样的理解便更准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运用先抑后扬、先扬后抑等手法,用反转性的结局让自己创作的作文也有所升华。

如果学生能在整体性理解的基础上诠释文本,则学生在自己创作的过程中也会更加注意文章整体结构的完整性。这样所创作的文章便会更具有条理性,也能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学生在写作上通常存在着平铺直叙的问题,文章象清水一样索然无味。而“文似看山不喜平”,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文章架构与布局,让文章起伏有致,激发阅读者的阅读欲望,基于这一出发点的写作,给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会促进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

三、群文阅读,尝试文学创作

群文阅读是一种关注文学学科价值,重视文学学科系统性的教学。教师在指导学生展开群文阅读时,可以将课本中的文章作为基础,让学生阅读同主题的其他作品,并尝试总结出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文学创作活动。

《故乡》一文展现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体现了由于受到封建思想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两人的精神面貌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广泛阅读鲁迅的作品,并思考鲁迅的其它作品是否也展现了类似的人物,作者为何要刻画这样的人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分析认为鲁迅的作品中有不少都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体现了典型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文学创作,思考如何在作品中体现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如何展现社会对于人的改变。如有学生在作品中创作了一个从农村来的姑娘,受到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堕落为贪慕虚荣之人。学生通过创作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创作理念。

群文阅读和文学创作结合起来能促使学生产生“通达”的效果。学生一方面通过阅读和鉴赏获得了相关文学知识,其知识的掌握更具有规律性和稳固性;而另一方面,尝试展开文学创作使得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验证自己学到的知识点,让自己彻底地掌握该知识点。再是,群文阅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更能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有效提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对比阅读,了解作者不同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还可以引导学生画出思维导图,了解作者的构思脉络与不同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在写作时更有逻辑性,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四、组织活动,开展主题探究

初中学生一般都活泼好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和主题探究有关的活动。这种活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正面价值观,让学生拥有积极的态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其分组,并给予其一定的选项,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探究的项目。同时,在探究活动完成后,还要注意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撰写活动报告。

在学习《香菱学诗》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红楼梦》主题探究活动,最后尝试展示自己的活动报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展开不同主题的探究,如有学生对其中的诗歌很感兴趣,于是便撰写文章,论述了作者如何通过诗歌展现每一个人的不同性格。还有学生对于《红楼梦》中展现的建筑物很感兴趣,于是便用图文配画的形式再现了大观园,并写了自己对于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思想的总结和感受。这些展示不仅体现了学生的鉴赏能力,更展现其无穷的创造力。再如学习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可以开展对《水浒传》的主题探究活动,学生对水泊梁山的一百单八将不同的人物性格感兴趣,并且探究不同人物在性格上的差异,探究作者是怎样通过不同手法来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的,作者是怎样把握一百单八将人物的不同点的,有的学生在写作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的探究能力与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撰写活动报告不仅能看出学生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展开审美鉴赏的具体情况,同时还能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报告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体现自己的个性化理解。

五、群文阅读,进行文学鉴赏

群文阅读的优势在于能够给学生更整体的感知,可以对文章进行对比感悟,从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也会成为学生写作的借鉴与参考,让学生把作者的写作技法应用于平日写作当中,内化为一种文学素养与写作技能。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与文学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群文阅读中进行文学鉴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更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选入初中教材的《春》《济南的冬天》《秋》这三篇课文进行鉴赏,从文章各自的语言风格、表情达意的方式、布局谋篇的艺术等工具性技法,到文本的主题意旨、作者的心理、文本的意旨,体会作者富有温度的语言,与作者进行对话,进入作者的精神心理世界,领略作者的文学修养,从而进入阅读的更深层次。在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感知四季景色变化,通过抓重点句、段落关键词等方式,更确切的全面理解课文,清晰把握文章的脉络,体验渗透于文本间作者的思想感情。除了上述按写景状物的文学题材进行组合,开展群文阅读外,还可以通过文章的体裁进行分类组合实现群文阅读,如《敬业与乐业》《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等属于议论文范畴,通过这些议论文的阅读,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思辨能力,理解议论文的文学价值与作用。而《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桥之美》等属于说明文,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让学生鉴赏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与真实美,加深学生的文学性审美体验。《我的叔叔于勒》《故乡》《项链》等属于小说体裁的作品,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刻画入手,对不同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作对比,找出它们的共性,欣賞文本的写作技巧与文学表现手法。

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终身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搞清楚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结构,并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与之有关的深度学习的教学方案,并尝试有效实施。在积累文学知识,提高文学认识,展现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