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高中美术特色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探析
杂志文章正文
高中美术特色学校语文课堂教学探析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34        返回列表

张爱红

文化课成绩是直接关系到美术生是否能跨入高等学府的关键,因此,每一门学科都非常的关键,特别是语文学科。由于绝大多数美术生基础差、学习时间紧,提高成绩比较慢。故而,他们具有非常大的压力,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是美术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养成思想观念,锻炼多种能力的关键渠道,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如何在短暂的40分钟时间课堂内实现知识授予效益的最大化,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和进步就显得非常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过:“语文教材就是一个例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个例子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提高自身阅读、作文技能……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美术生的特殊性,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当前高中美术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课堂教学策略。

一、高中美术特色学校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美术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是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教材文本上很多内容都与艺术有关系,美术生通过学习能陶冶情操,得到美的享受。绝大多数美术生在语文基础不牢。随着年龄增长,学业越来越繁重,学生没有时间去了解源远流长中国文化知识,更谈不上对语文产生兴趣,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这一席话充分说兴趣的重要性,如果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怎么能提高语文成绩呢?

(二)美术生不讲究学习方法

杂乱无章是绝大多数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表现出来的状态,同时学生在语文学习环节中还存在着学习无计划,课前无预习、上课不集中、不会做笔记、练习不会做、抄袭其他的同学的答案,考前突击,临时抱佛脚等状况,加之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不规范、不系统、不科学。因此,有很多学生花了很大的精力,学习效果也收效甚微,起色不大。

(三)美术生语文意志薄弱

研究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语文学习心理脆弱,意志力薄弱。虽然有小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意志力,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在课堂上遇到聽不懂的地方就打退堂鼓,尤其是在文言文教学中,由于文言文枯燥无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开小差,或者是因为一些小事而浮想联想,甚至还有的学生在教材上画图,或是传纸条、窃窃私语,绝大多数美术生面对学习语文学习态度都表现出怠慢、懒洋洋的行为。

(四)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题海战”“满堂灌”是当前绝大多数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缺乏主导意识,不注重向学生授“渔”,学生不知道怎样去读、去学。还有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习惯性地唱独角戏,教师讲台上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在座位上做着自己的事,被动的学习,对语文课堂提不起一点兴趣[3]。另一方面,很多教师教学目标把握不准、对美术生特点认识不足,课堂提问仅限于对课文显性知识,导致课堂提问劳而无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角度、多方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一层层地将问题引向深处。

二、高中美术特色学校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创设活跃氛围,调动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氛围主要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让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感知力有充分发挥的空间。高中美术特色学校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非常注重课前导入,并采用讲故事、提问题等教师方式导入新课,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却很大程度地忽视了对课堂氛围的调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学习氛围,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如,笔者在《荷塘月色》中,在新课伊始,可引用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和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诗句,进而引出荷花深为中国人所喜爱,很多文人墨客都热衷于荷花,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进而引出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荷塘月色》。在之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运用鼓励、分组交流以及激励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在教室发现有一个位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够投入,没有批评他,而是说这位同学读的仿佛是“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其他学生善意的笑了,不认真朗读的同学不好意思的笑了。在本堂教学的最后几分钟,笔者对朱自清先生生平和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调动,临近下课时,还被课堂氛围深深感染着。因此,有位学生说到这一节语文课是一首“美妙、和谐的交响乐”。

(二)精心设计问题,主动参与学习

课堂提问是教师智慧和教学技能的集中体现,有深度有趣味的提问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提出指向明确、具有吸引力的问题,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最好是具有综合性强、能够引起思辨、答案开放等特点,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明确教师的导向和意图,促使学生使用所学知识来进行思考,分析问题,发现答案,同时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

例如,教师在《鸿门宴》的教学中,可为学生设计出这样的问题:项羽在席间没有杀刘邦,有读者说这种做法是“妇人之仁”。但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说:“君子之度”,请问同学们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教师通过这样的问题,促使美术生的思维更具独特性、求异性以及发散性。

再如,教师在《雷雨》这一课的教学中,可在学生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和阅读文章后,提出如下问题:“雷雨”是什么意思?绝大多数学生都回答:“就是整个故事雷雨天气有关,或是故事主要发生在雷雨天。”对此,教师要趁热打铁问:“难道雷雨就单指这个么。”让学生联系文章和写作背景进行回答。教师通过此类问题,最大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低去深入了解文章,同时还有利于将整个教学活动引入自主探究中,促使课堂效率的提升。

(三)开展对话教学,培养探究能力

所谓课堂教学对话主要是指学生与教材、学生与老师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主题所开展的互动性活动。教师在课堂对话中,要充分发挥引导,辅导作用,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或是深层次的问题来进行对话,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让学生自主探究中,理解、感悟所学知识,激发潜能、启迪思想、让审美体验得以强化。

例如《鸿门宴》一文中,刘备和项羽都是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因此,教师要阅读教学中要根据阅读活动的需求,根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两组,让学生认真分析项羽和刘备两位历史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之后再让学生以辩论的形式探讨这两位历史人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会围绕自己的观点,查阅工具书,了解历史,补充自己的观点,在辩论中引经据典的表达的自己的立场、观点。在整个辩论非常激烈,学生通过各种资料支持自己观点,进而让辩论点越辩越明,越辩越清。教师在这过程中,还必须要应势利导,客观分析学生在辩论中产生的分歧,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幫助其更好地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四)善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高中美术特色学校也越来越重视美术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针对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各种信息技术,构建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灵活性、独创性的思维。

如,教师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作者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基础知识非常扎实,因此,文中有很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性术语,大大地降低课文趣味性。对此,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个关于梁思成成长、文化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古今辉煌的文化成果对其一生的影响的纪录片。通过三者视角来讲述我国辉煌的建筑文化,化难为简,促使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加强,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特色学校高中语文教学探索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不断提高、长久探索的过程。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因此,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加强学习,汇集新思路、新理念,优化高中美术特殊学校语文教学。同时教师还必须要根据美术生的特点和学情,因材施教,进而真正意义上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效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早慧.美术特色学校高中语文教学中配图的有效性[J].名师在线,2017(19).

[2]王芳.美术特色学校美术与语文综合课程建设的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8(10):83-83.

[3]史云飞.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亚太教育,2015(36):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