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农村初中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杂志文章正文
农村初中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18        返回列表

王翠玲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新课程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被列入课程标准之中,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新举措和新突破,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但在农村初中如何有效地实施综合性学习既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也没有既定的模式可资模仿。一切还得靠我们自己去摸索前进。教改初期,我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存在着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困惑一:如何解决学习主题与学生生活实际偏离的问题?

现有教材的综合性学习的设计与农村学生实际、与地方资源联系不紧。脱离农村学生生活、枯燥乏味、大而无当、内容设计狭窄等问题比比皆是。学习主题有不少与我们这里的学生生活实际相距较远,有些甚至对他们来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要想顺利开展有很大的难度。如《探索月球的奥秘》,《戏曲大舞台》、《漫话探险》;《话说千古风流人物》,《关注我们的社区》、《我所了解的孔子、孟子》等主题。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封闭,视野比较狭窄,加上学校因防范安全事故进行全封闭管理,致使学生成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变得非常艰难。所以我们无奈放弃了这些主题,或者只是像上阅读课一样简单地给学生讲讲就罢了,无法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困惑二:如何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综合性实践活动教师包办的较多,不敢放手让学生做,或是习惯于“手把手”教给学生如何去做,每个活动的开展总是安排得妥妥当当,甚至代学生去做一些事。如我们学校某位语文教师,有一次搞了个辩论会的活动,为使活动办得成功,他忙活了将近两个星期。从定主题,到选辩论手,到设计程序忙得是不亦乐乎,结果“很成功”,参观的老师也认为好。可仔细想一想,这次活动,学生究竟做了什么?获得了哪些体验?

即使老师放手给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也很容易出现由少数优生把持局面的现象,相当一部分中等生和差生处于旁观的位置,个别表现较差、依赖性较强的学生,分组时分到哪个组都不要他参与。这样,反而加剧了语文水平的两极分化。

困惑三:如何解决资源匮乏的问题?

开展综合性学习必须要有大量的资源作保证。农村中学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学生搜集资料的渠道非常狭窄!我所任的两个教学班,只有少数学生家里有电脑,有上网条件的更是屈指可数,有的学生家中甚至连份可阅读的报纸都没有。要学生积累资料,我们需做大量费力的工作。

困惑四:如何保障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丰富,尤其是大的综合性学习中给学生提供的活动更是多种多样,所以往往需要大量的课余时间作保障,仅靠课堂是无法完成的。现在学校为减轻农村学生负担,实行的是双休日制,教学成绩依然左右着教师的业绩考核,各门学科仍想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而我们语文每周只有五节课和一节自习课,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时间难以保证。合理利用双休日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

……

当然,实施综合性学习的困难,对语文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它为语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前景。本人试就农村初中如何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谈几点探索。

尝试一: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教育资源安排教学内容。

为解决学习主题与学生生活实际偏离的问题,我们可以教材为依托,对部分主题进行改造和变通:如把探究黄河文化的活动改成了了解我们当地龙山文化的活动;把听唱戏曲的活动改为表演学生熟悉的家乡戏或童谣;把谱一支春天的贊歌改为唱几支春天的歌谣等等。或者将部分主题的活动内容简化:如开展《漫话探险》的综合性学习时,我将第一项活动“讲述探险家的故事”简化为讲述自己经历过的探险故事。或者让学生自行开发主题,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内容来替换那些陌生的有难度的话题。如:“调查环境污染”问题可放在城市学校进行,而“观察大自然”则农村的孩子来得比较容易;再如,我们的家乡龙山镇,是历史文化名镇,我们学校地处龙山平陵城附近,离城子崖博物馆较近(1公里地左右),学生们组织了一次“走近博物馆”的实践活动,对龙山的历史、历代名人生平事迹、黑陶工艺等作了调查了解,写出了很好的调查报告,且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家乡历史的悠久,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又如我在教学《端午的鸭蛋》一文后,让学生去调查一下我们的家乡有哪些较为有名的特产(龙山小米、黑陶、豆腐等),同时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且认真作好记录。通过调查了解,实地参观、体验劳动等形式,学生就对龙山特产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些活动不仅积累了情感体验,丰富了生活阅历,而且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通过这些方式,每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也可得到落实,学生也能积极投身到活动中。

尝试二:角色定位,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掌握某一类型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还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学生必须是活动的主体。我们教师要从主导地位转变到参于者、指导者的角色上来。从主题的确定、活动形式的选择到最终的活动成果展示等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只在其中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只是作为学生活动的一个“顾问”。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应有意识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探究、表现自己的机会,尤其是要给中差生以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同样分享到活动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在内容分配上,充分尊重差生自愿,把容易完成的任务交给他们。成果展示时,多给他们肯定性的评价,委婉地指出不足。通过这样一些方法,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综合性学习。

尝试三:转变观念,积极开发当地课程资源。

1.教材方面:《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历史文化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而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特别是农村初中,由于受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制约,语文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势必会碰到一定的困难和疑惑。为此,作为教学活动的主持者,教师必须强化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发和整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积极开发有关综合性学习的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让学习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当然,语文教材的内容也应随时修订,内容设置更丰富,形式更新颖多样,且注意城乡差异,从而让学生更感兴趣,学习目标更明确。

2.教师方面:需要转变以往的语文课程观,拓宽语文课程的视野,锻炼自己识别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目光,提高开发和利用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特别调动学生留意身边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组织加工,优化整合,使之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三年来,我校语文老师联合其它科目老师先后开发了《龙乡·龙韵·龙魂》《平陵情思》《黑陶文化》等校本课程,对综合性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尝试四:群策群力,保障活动有效开展。

充足的时间是实践活动有效的保证。这是由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决定的,因为它的最终指向不是某种知识的达成度,也不应该是短期的显性目标,而关注的应是活动的实施过程,是长远的隐性目标。所以,要使综合性学习达成好的效果,就应该在过程中下大功夫,让学生有充裕的课余时间反复阅读、思考、记述、讨论,坐实每个环节。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个学期开始时对该阶段的综合性学习有一个整体考虑,从时间上提出整体安排,以避免仓促上马,草草了事的现象。

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案,是促进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措施。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和推进,教育改革日新月异。教育主管部门也推行了多元化評价体系,不再以考试和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但操作层面评价仍滞后于教学客观现实。教育各部门应真正地实施多元化评价体系,强化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与课程改革的同步性,切实体现评价制度改革在促进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以及教师提高方面的积极作用。还要努力去探索适合于当地实际的科学的评价方案,也应把语文实践活动能力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成绩和学生能力发展、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准。

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农村中学仍是一片全新的领域,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本地、本校的教学资源,合理利用、充分开发课程资源,不断探索、研究、寻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任重道远,有待于我们更多的探索,期待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

[1]语文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2]陈全民.试析农村学校语文实践活动的现状与对策.

[3]裘荣钢.充分挖掘农村当地资源 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