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杂志文章正文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35        返回列表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时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其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合作能力都是教学活动的重点。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策略,伴随着新课改精神下产生的。在语文课堂中应用小组合作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培养综合能力,培育创新精神,本文笔者就论述小组合作学习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之意义和价值。

一、科学组建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组建学习語文的小组,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在学习小组建立上,应该根据班级的实际状况,如每一位学生的表达能力、学习水平、合作能力、组织能力、性格、身高等各种因素来进行科学分组。在组建小组的时候,应该考虑一些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就是人数上应该适当,一般来说四人一个小组是比较恰当和理想的,这样有利于组员互相讨论实质性问题,产生有个性的想法,容易记住彼此之间的观点。小组成员也要力求实现性别上的互补。由于男生与女神在思维方式的不同,认识的侧重点和观察角度也是各有差异的,最好做合理地安排,最好是男生和女生各占一半。内部因素上,应该考虑性格上的互补,优势互补,实力均衡。性格的互补就是开朗学生与内向学生合理搭配在一起,容易达成一种和谐的氛围。优势互补就是在一个小组之内,保证学习成绩好的、中的、差的学生都能逐渐在一起,这样才有利于小组活动效率的提高,发展组员的能力,实现学生的互相促进和全面发展。

如在《三顾茅庐》这一节课中,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以四人为小组,然后根据学生个性、特长、性别与爱好,男生两名女生两名,由优等生和性格外向的学生担任组长,一个中等生当副组长,一个中等生做检查员,一个学困生做报告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合理分工,这样能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小组长的责任,就是管理组内成员的活动。副组长担任记录员的身份,对小组成员讨论结果或者探究问题过程做全程记录。通过组员各司其职的讨论活动,能达到取长补短,共同学习之目的。

二、创设情境,明确探究主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二步,就是营造教学情境。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可以质疑的问题,根据问题来创设研究主题,之后根据主题来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热情,营造互相交流的教学氛围。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营造以探究主题为核心的教学情境上,教师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立足点。兴趣,如同催化剂一样,有着神奇的功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兴趣来设计探究的主题,引导学生进入愉快和轻松的学习氛围之中。在小学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都是根据学生喜爱故事和好奇性强编辑的故事,教师也应该以此为出发点营造教学情境。

如在《三顾茅庐》中,描写就是三国时候蜀国的刘备为了求贤的一波三折经历,教师可以借着悬念感为学生营造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创设上,教师可以设计悬念性问题,如让学生探究刘备为什么都要去寻找诸葛亮?为什么在遭受层层困难依然去寻找诸葛亮,这反映了他什么心理?痛过教学情境把教学内容导出,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书本和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后续合作学习开展奠定基础。

三、探讨问题,培育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三步,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从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小组探究问题与合作讨论是分不开的,讨论就是对某一问题展开辩论或者交换彼此的建议,这是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师可以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后,根据课文内容提炼几个问题,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做系统化地研究与讨论。

如在讲述《竹石》(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令小组深入探讨的问题,如这一首诗歌中,描写的事物是什么?在这一首诗歌中,表达什么样的作者情感,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然后依据这些问题,小组之间展开多维度的讨论,然后让小组选取代表来表达讨论的结果。当一个小组代表说出本组讨论的结果,就是代表竹子积极向上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时候。然后教师也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继续追问:“可以从这一首诗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到竹子的精神?”然后学生经过思考,回答诗歌中的“立根”和“咬定”都是代表竹子在岩峰中的扎根,无论外界的险恶环境,都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屈服,依然在山间傲然挺立,象征是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作者赞美就是竹子这一种精神。这样,通过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有效达到教学目标。

四、合作策略,共同完成任务

合作就是为了实现某种一致的目标,充分利用一切可以调动的组织资源,依靠团队力量来完成某种共同的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成员的协作与配合,一致完成某一种学习项目。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对于对话型的文章,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在讲述《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这一节课的时候,是一篇童话类型的文章。文章内容就是描绘一只小骆驼,起初认为自己的睫毛、腿掌、驼峰都是比较难看,后来在妈妈的引导下,在沙漠中经历了种种的磨难,才知道自己难看身体蕴含的特殊意义,走出了自卑心理阴影,转变为自豪的性格。根据这一篇文章的特征,教师可以实施角色扮演,让小组的组员分别担任其中的小骆驼妈妈、小骆驼,旁白朗读等。小骆驼妈妈和小骆驼可以由性格外向的学生担任,这样能让他们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旁白朗读者可以让性格内向学生担任,鼓励他们锻炼胆量,发挥自己的长处。通过互帮互助合作扮演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培养阅读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还可以借着另一种表演课本剧的方式开展。“课本剧表演”这是比“分角色阅读”层次更高级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动作和对话的文章。如有的是纪实生活情境的故事,有一些是寓言故事。教师可以采用“课本剧表演”的方式,把自己当做作文的一角色,就会深刻地理解文章。

如在《三袋麦子》这一节课文中,故事内容就是讲述土地爷爷分别送给小猴子、小牛、小猪都是一袋麦子,这三个小动物就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对待方式。如小猪的方式就是把麦子都磨变成了面粉,然后做成馒头包子面饼吃了。小牛就保存麦子,以便将来慢慢享用。小猴就直接把麦子种进田地。由于采用了三种不同对待方式,效果就很不一样。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演课本剧。如一名学生扮演小牛、一名扮演小猪、一名扮演土地公公、一名扮演小猴。通过合作扮演,使学生走进文章的角色之中,体会到了文章中角色的特征和心理活动,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五、讨论总结,巩固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第五步,就是讨论总结和巩固知识。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各个小组由组长为表达,在班上汇报本组的探究问题和讨论问题情况。当小组长汇报不完整的,作为副组长和其他组员可以做相应的补充。然后其他小组可以对发言的小组提出疑问或者质疑。教师在总结学生讨论结果之后,总结结论。这一环节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发展智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为了让学生巩固学到的知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归纳与整理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巩固与深化学到的知识。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自己探究问题的学习心得、学习体会,论述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能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到的知识,达到巩固知识之目的。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在讲台上汇报本小组在探究问题答案的状况。如存在什么疑惑之处,探究问题的心得体会,学习方法等,然后其他小组可以对组长的汇报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讨论与探究问题进行深化和总结。在互相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卞光敏.有效对话:让阅读课堂贴近学生的心灵与情感世界—小学语文阅读教學中“有效对话”的价值分析[J].现代阅读,2011,(20).

[2]许海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2013,(06):210.

[3]蒋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5):64-64.

刘翠萍,吉林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三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