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优化研究
杂志文章正文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03        浏览次数:21        返回列表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点。“核心素养”的概念首先出自于2014 年教育部所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一文。在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核心素养”的概念更加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即在知识、技能、情感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人的综合能力与整体素质。所以,可以认为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三维目标”的继承和发展。目前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鉴于核心素养及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提出仅有几年时间,尤其是语文核心素养其含义尚未完全明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语文素养的构成有如下表述:“学习并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语文的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1]。新课标在语文核心素养方面不仅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基础性、人文性与实践性,也突出强调了审美性与创造性。语文核心素养是构建现代语文教学体系的起点与归宿[2]。语文核心素养当之无愧是语文素养的核心,自然它的养成需要以良好的语文素养为基础,而养成语文素养则主要来源于语文课程的学习。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等,并将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3][4]。但是语文核心素养绝对不是对“三维目标”的简单重复,而是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三維目标”的主要内涵。语文核心素养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同学生专业成长的协调统一,具备统一性和结构化的特征[5]。具体到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其本质内涵是“体现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一方面,要通过母语文字的形式来启蒙学生的心智,促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社会,从而获得精神和情感的丰盈;另一方面,要通过思想文化的启迪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6]。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有悖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问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就成为了语文教育教学的关键。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相去甚远。

1.教育模式依然僵化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经过多年来的素质教育,广大语文老师的教育模式与方法有了一定改进,但是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仍然是主流。这种呆板的教育教学模式极大束缚了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阻碍了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之所以如此在于基础教育阶段陈旧的教育理念。由于不能够与时俱进和深刻领悟核心素养的本质,陈旧的教育设计理念使得初中语文教学中依旧过于强调整齐划一,而导致约束过多,实践中虽然一直在不断提倡教学改革,但是“穿新鞋走老路”和“新瓶装旧酒”的现象依旧非常突出。这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所提倡的培育学生基本的语言素质和与其相适应的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相悖。现行的教育设计理念单纯以升学为导向,同质化、高强度和呆板化的教育过程,容易忽视学生的差异性,进而造成泯灭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破碎支离,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主要基于知识点,过度聚焦于知识的听、说、读和写的传授以及语言技能的训练,缺乏教学内容中的听、说、读、写的密切联系,尤其是在“重师轻生”的传统教学文化的主导下,课堂教学过度关注于知识点的讲解、分析和训练,进一步加剧了教学内容的碎片化。孤立的知识点不能构成完整的语文教学体系,教学过程如果不能以学生的主动和积极学习为中心,教学内容和教学体验必将是残缺不全的,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将是空泛的。

3.人文性与工具性被人为割裂,语文核心素养成为空中楼阁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视角,语文课程应该是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应该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不可失之偏颇,更不可认为割裂。反观当今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两种自相矛盾的情况:第一种是单纯偏重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漠视人文素养的养成,尤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种情况显得尤为突出。这是造成许多学生“高分低能”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种是表面上采用各种方法注重人文精神的挖掘,但是实践教学中往往走过头,教学容易远离文本的核心价值,忽视了学生宝贵的语言体验,最终导致了人文价值的虚化。尤其某些学校某些老师打着素质教育等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旗号,进行所谓教学模式的改革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教学中往往脱离课本而去追求过于新奇特的教学方法,以及进行过多教学内容的拓展,导致学生学习中虽然表面上充满了学习兴趣,但是头脑中往往脱离了教学的基本内容与文本的核心价值而茫然不知所措,一堂课下来兴致虽高但收获寥寥。这两种极端情况的出现,都难以有效培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都是应该着力避免的。

4.教学方式缺乏与现代语文生活的关联

信息技术、移动互联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迅速渗透和改变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语文教学与学习。面对丰富的阅读资源和各种超文本的表达方式,学习者可以同外界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虽然信息技术的应用在逐渐普及,但是据调研许多初中语文教学还是以单调的文本阅读为主,教学模式依然以讲解、问答和练习为主,学生的学校语文学习与他(或她)们的社会语文生活缺少沟通,这种不和谐局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无法充分体验现代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种种优势,结果大大阻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养成。

通过以上总结与思考,可以看到,过去长时期的素质教育改革过多专注于知识内容的缩减即减负,但是事关素质教育的更核心的理念,诸如教学思维模式与价值取向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必要充分吸取素质教育改革的利与弊,切实实现教育理念、教学思维范式和价值观的彻底转型,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并以此为基础,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做深刻变革,以期取得真正而持久的效果。

二、优化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制胜之道

1.构建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范式

培养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首先就是改变基础教育阶段僵化的教育设计理念。在基础教育阶段,核心素养应积极倡导宽松的教育理念,把关注、帮助和拓展与学生创新能力密切相联系的好奇心、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等放在第一位,尽量弱化刻板的教条与应试,积极为学生创造充分自由发展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成为学习的主角,摆脱过去被动的学习模式。积极提倡以问题为导向的新的教学范式,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导的教学范式,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改革教育教学范式不要走入另一个极端,即彻底否定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合理有价值的部分,盲目拥抱西方所谓先进的舶来品。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圣人孔子就曾说过“有教无类”,到了唐代,著名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则提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北宋大儒张横渠之言更是掷地有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代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到了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造性地将这一思想嵌入到教育中来,并身体力行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这些传统教育理念传承着中华文化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这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源泉,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指引,应当继续发扬光大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对西方所谓先进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要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吸取其科学合理的部分,做到洋为中用而不是无选择地顶礼膜拜。

初中语文教师树立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是有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首要环节。具体来讲,处于教学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需要深刻了解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内容和价值,并主动用它来充实完善自身的教学理论,转变教学方式,进一步来指导语文课堂教学。

2.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整合方式

有别于仅仅聚焦于文体、主题等简单的语文知识点整合方式,应该积极探索与实践基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整合方式。初中语文教学中应当弱化语文学科概念,着眼于激发学生阅读、分析与兴趣表达,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全方位培养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在阅读、思考与表达过程中逐步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这种以人为本的整合,不仅整体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且将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如某课题组组织的“编制家谱”实验活动就是典型的整合学习方式。根据课题组的设计,每一个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找本家族的四代人的境况,并以此为基础编制自家的家谱。这个设计要求貌似并不难,但是实践中操作起来难度不小。因为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走访许多亲人故旧,甚至要故地重游来获取相关资料。获取相关资料后需要经过一个去粗存精和去伪存真的分析与加工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可以深刻感受到前辈创业的艰辛,自然萌生对前辈的感恩之心,而且全面了解了本家族的兴衰起伏,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也将起到一个良好的促进作用。总之,学生既获取了许多知识与技能,又被激发了感恩前辈的积极情感,从而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整体上提升了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3.创造与构建基于现代科技的学习环境

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为特征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与普及,客观上为创造一种以学生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可能。传统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方法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变化,应当在课堂内外积极转向基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学习手段。初期来讲,可以通过开设慕课、精品在线课程等方式,破除时间与空间限制,为学习者提供自由选择课程的机会,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后期在此基础上,积极利用现代最新科技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开发基于大数据智能的在线学习教育平台,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通过现代科技可以有效获取语文学习的海量信息,方便联结其他能够提供信息和反馈的主体,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环境,从而有效实现学生与现代语文生活的密切关联,进而来全面培养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语言情怀等核心能力,为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创造一个全方位的语文学习体验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学习环境的构建必须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应该盲目追求所谓教育技术的先进性。美国基础教育的失败是这方面的一个反面典型案例。作为当今世界上科技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最早和最全面。但是来自2015年PISA的测试结果令人吃惊:美国的教育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特别是基础教育水平大大落后于其它发达国家[7]。很明显,致使美国基础教育落后的原因有许多体制性因素,但是弱化乃至忽视人文作用而过度崇尚技术则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4.构建语文核心素养综合评价体系

客观上语文核心素养水平的高低,难以用完全量化的方法来准确地评价,成熟的语文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尚未出現。但是尽量构建客观、全面、可量化和操作性强的语文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必备基础要素。实践中,可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来对语文核心素养涉及到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进行立体化和全方位的定期与不定期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到新阶段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细心听取学生、家长及其他学习相关者的宝贵意见与建议,不断扬长避短,不断修正与优化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使之进入一个良性正反馈状态。

综上,随着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外延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更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所有相关主体如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共同积极参与和努力,尤其是需要初中语文教师不断优化与改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与时俱进,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赵福楼.核心素养:现代语文重建的起点与归宿[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10):26-30.

[3]王海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及培育路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11):37-39

[4]许家塔.中学语文核心素养的三个培养途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中旬刊,2017(11):86-87

[5]杨通知,田海洋.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特征与培养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56-58.

[6]曹招生.围绕核心素养构建语文阅读教学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2018(2):34-36.

[7]余燕编译.经合组织:美国教育处于“停滞”状态[R].世界教育信息,2017,(04):75

[基金项目]本文获得山东省基础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SDJG13518259)的资助。

梁玉晶,山东淄博市张店区第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