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斑羚飞渡》中象征色彩的运用
杂志文章正文
《斑羚飞渡》中象征色彩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5        返回列表

一群斑羚在被追杀陷入绝境时,为求种群得以生存,老弱斑羚牺牲自己挽救少壮斑羚,这就是沈石溪在《斑羚飞渡》一文中所描写的让人们的心灵受到震撼的悲壮故事。作为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它在选材剪材、详略安排、场面描写等方面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同时,象征色彩的运用也是相当出色。

依笔者看来,《斑羚飞渡》中象征色彩的运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镰刀头羊形象的塑造,二是伤心崖这一地点的选择,三是彩虹的三次出现,其中最出色的是彩虹的三次出现,最浅显的是伤心崖这一地点的选择,最深奥的是镰刀头羊形象的塑造。这些象征手法的运用,既使文章含义深刻,又增加了艺术美感和感染力。

首先,略谈一下伤心崖的象征色彩的运用。

伤心崖的象征是非常浅显的,从名字来看我们就能够理解。伤心崖,顾名思义本乃伤心之地也。作者没有给这个山崖取个“暖心崖”、 “太平崖”、“清水碧崖”这类名字,正是象征手法运用的结果。斑羚群在这个山崖上留下的是伤心的体验,而不是“暖心”、不是“太平”,纵使有青山秀水,电不见“清水碧崖”。

当然,伤心崖还有更深一层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的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刻骨铭心的挫败、突然降临的灭顶之灾。这种体验,不只是对斑羚群来说的,更是对人类自身来说的。

其次,浅谈一下彩虹的象征色彩的运用。

《斑羚飞渡》中有三次写到了彩虹。文中用美丽的彩虹与斑羚飞渡这残酷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也用美丽的彩虹作出了精美的象征。彩虹,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可以通向生的彼岸”的桥的象征;彩虹,其色也美,其景也美,其境也美,是斑羚美好心灵的象征,是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熠熠闪光的象征,同时也是美好理想世界的象征。正是彩虹,如此华美、壮丽的彩虹,如此凄美、悲壮的彩虹,给人带来幻想,使人产生希望,让人陶醉其中,直扣“我”的心灵,架起了“我”的生与斑羚的“死”之间的对话,震撼了“我”的灵魂!

跟彩虹紧密联系的还有文末最后一句话,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这句话中最值得深思和玩味的是“灿烂”一词:文章把它放在结尾,具有点明中。、升华主旨的作用。“一片灿烂”,如此绚丽,不只是指那道彩虹的灿烂,更是象征着镰刀头羊的行为美和精神美,象征着镰刀头羊品格的伟大和光辉,象征着自愿牺牲的斑羚们生命的灿烂和辉煌,象征着斑羚种群灿烂而辉煌的未来,也象征着那美好、和谐、令人向往的理想世界吧。

最后,试谈一下镰刀头羊形象中象征色彩的运用。依笔者之见,这个象征是很深奥也很隐蔽的,也是容易让人忽略的。

《斑羚飞渡》的文体是动物小说,动物小说的写作手法总是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从小说文本来看,文章讲述的是斑羚的故事,是镰刀头羊的故事;联系现实来看,文章讲述的又是人的故事,是通过斑羚来写人的故事。毫无疑问地,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是以动物寓人。这样,镰刀头羊的象征色彩就是不言而喻的。

镰刀头羊危难之际勇于担当,大难面前积极决策,富于智慧、果断勇敢、遇事镇定、临难从容、无所畏惧、不甘屈辱、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自我牺牲、甘于奉献,是一个有着很强的团队精神、为种群的生存而勇于献身的领袖形象。它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自己却迈着坚定的步伐、义无反顾、从容不迫地走向死亡。它是彩虹之下独舞的不朽的英雄形象。

“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为自己调换位置。”文章中的这一段话,多少透露出“我”对人类一些行为的不满。联系社会现实来看,贪生怕死、苟且偷生、临阵逃脱的现象在人类中确实屡见不鲜。当一个民族面临危难的时候,当一个国家身处险境的时候,当社会进步遭遇冷冰的时候,当风浪中的方舟需要有人掌舵的时候,不甘于屈辱又勇于担当的人就会站出来,富于智慧又甘于奉献的人就会顶上前,带领人们走出困境,迎来新的光明!这样的人,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民族领袖!镰刀头羊不正好就是作者所希冀的、时代所呼唤的英雄领袖形象的象征吗?

隋金梅,教师,现居安徽利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