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运用教学机智 优化语文课堂
杂志文章正文
运用教学机智 优化语文课堂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0        返回列表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所扮演的就是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的角色,学生大多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但如今的语文课堂已经摆脱了原来的“师讲生听”的旧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真正融入课堂,教师要在所处的教育情境中,及时运用教学机智,使学生学有所获,从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激趣乐学,巧用机智。

南宋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在课堂导人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于漪老师说过:“如果一节语文课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可见,激趣对于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教师可以运用情景导入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生命之线》时,可以先给同学们播放一段登山运动员攀登雪山的影片,让同学们对这项充满危险、困难与挑战的运动有所了解;在教学《故乡在远方》时,先播放一曲《橄榄树》“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优美的音乐、回肠荡气的旋律把学生们带入到一个新鲜而亲切的情境之中,为了配合不同的文体,教师还可以采用表演导入法等等。表演导入可根据课文的内容表演舞蹈、唱歌、讲故事、小笑话等,吸引学生对文本的注意力。如,在教学林嗣环的《几技》时,可用口技表演的形式来导入,借此来引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在讲《百合花开》时,我精心准备了一束不同形态与颜色的百合花,先让学生观其形、赏其色、闻其香,然后再开始对文本的学习。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对这篇寓言哲理散文有了更为准确的理解,由课前对百合花在观赏层面的喜爱,升华到对它“全心全意默默开花,以花证明自己的存在”的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2.在课堂活动中激趣,使学生从知识的生成中得到快乐。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这样既符合学生的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天净沙·秋思》前,我让学生先预习,把文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等意象分成单个图景画出来,他们很乐于接受。课堂上,我先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之后,再让他们把几种意象组合成一幅厕面,学生觉得这样的语文课太好玩儿了,高高兴兴地去画,但似乎还没有融人文本中孤独悲凉的境界,这时候,我又让学生从文中的几个关键的形容词“枯、老、昏、古、瘦”中仔细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渐渐在品读中理解了作者悲凉愁苦的游子之情。这时,我让他们再画一幅饫净沙·秋思》图。这一次,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的讨沦合作下被栩栩如生地勾勒出来:秋天的郊外,藤枯树老,昏鸦茫然地飞着,一点生气也没有;小桥、流水、人家,是多么温馨的画面啊,而画面中主人公,在远望人家村庄、满腹思乡情怀但义不得归家的痛苦中,骑着瘦马在寒风中踽踽独行……。这最后的一“画”,才画H{了文章的真正韵味,学牛兴致盎然,心中充满收获了乐趣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关注学生对课堂信息的敏感性和趣味性,能够把握好教育时机,那么激趣乐学的目的就达到了。

3.在语文课后作业和活动中激趣,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活力与新鲜感。

课堂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终点,真正的语文教学应贯穿在语教学的始终。语文课后还有相应的作业语文活动,教师如果能智慧地把握好“课后”这一关,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与潜力,并成为促进他们继续学好语文的动力。

课后作业强调自主创新,如文本的续写、改写等学生在此类作业中,可以充分展开想象,尽情表现自己的创作才华,乐在其中!

在语文活动中,学生可以在课本剧的表演中陶冶情操,在自办校刊中锻炼能力,在读书报告会中展示风采,其乐融融!

二.角色转换.善用机智。

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应该是一潭死水,而应该是涌动着新鲜与活力的清泉。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心理,使语文课堂活泼灵动起来!

在孩子的心里,充满了收集的欲望和表现自我的潜意识,教师就要充分挖掘他们内心潜在的闪光点,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全身心地融人其中。在某些教育情境下,我会让学生来“秀”一把小老师。就是说,在语文教学的某一个适当的环节中,让学生走到讲台上来,让他对其他学生进行一番讲解。首先,我会适当布置一些预习作业,比如让他们收集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等,然后到讲台上讲解,这样既满足了他们的收集的欲望,又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对此,学生积极性很高,踊跃参与。

我在教学《永远执著的美丽》这篇课文时,在介绍文章主人公这个环节时,让班级一名男生走到讲台上来为大家作介绍。我是这样说的: “袁隆平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有请今天的小老师小明来给大家作介绍。”在大家热情的掌声中,小明略带羞赫地站起身,在老师的微笑和信任的眼神中获得了鼓励,很快走到讲台上讲解起来。小明开始的语速较慢,表达中略一出错,马上就会引发一阵善意的笑声。这时我马上面对大家,把食指贴近嘴边,用肢体语言告诉大家“请大家安静。”果然教室里很快安静下来了,我转身对小明说:“继续,你能行!”在老师亲切鼓励的目光中,小明完整地介绍了袁隆平院士的事迹,尤其是他的结尾非常振奋人心:“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给袁隆平院士的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大家被小明的激情所感染,更被袁隆平的动人事迹所感动,都对小明报以热烈的掌声!此时此刻,小明眼睛里闪烁着兴奋与喜悦的光芒!

教师通过让学生作“课堂小老师”的方式,一方面检查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番尝试过后,班级的同学们都跃跃欲试,纷纷争作“课堂小老师”.语文课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正是教师的教学机智,使原本不够活跃的课堂,成为学生也能一展风采的地方。

三,因势利导,活用机智。

有一次,在讲析一篇课外文言文时,学生照例先读。其实这篇文章事先布置过预习作业,而且我在备课时已经发现文中有“’讲游觥”几个生字。但为了检查他们是否认真地完成了预习,我一改原来跟学生一起朗读的习惯,不动声色地听他们读,结果是:遇到生字,有的学生读着读着停了下来,还有的学生只错误认读生字的一半还大声念着,浑然不觉……。看着这种情景,我是又好气又好笑!哎,谁让我有这么一群可爱的学生呢?怎么办,查词典,补上“勤奋”这一课,看谁先找H{正确的读音和意义来!于是班里马上响起一阵翻动词典的声音,很快就解决了问题。但是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让学生翻译文章时,他们不解其义,笑话百出。尤其是第一句“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一句,更是一塌糊涂!于是我启发他们:“游湃觥”是什么意思?“济擗觥”与“不龟手”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很快从“游游觥”的“漂洗丝棉”的意思当中理解了它与“不龟手之药”的关系,马上领悟出“不龟手之药”是一种使手不龟裂的防冻伤药,以下的内容中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这个结果,让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正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我适时跟学生谈了认真完成预习作业的重要性,进而阐发到使用工具书的重要性和自主预习的方法等问题上。短短的几句话,使学生深受启发。从此,这种笑话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教师适时运用教学机智,语文课堂就成为亲切灵动的、充满活力的教学空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不断地在学习和实践中与“智慧”结缘,就一定能够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越来越精彩!

张蓓,上海市龙柏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