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高考作文备考中材料的积累与运用
杂志文章正文
高考作文备考中材料的积累与运用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7        返回列表

写作就是观点、材料加上表达,也就是前人所说的“义理”、“考据”和“辞章”。可是就学生作文训练的情况来看,说假话、空话、大话、套话的现象普遍存在,作文言之无物,主要原因是缺乏材料的积累。丰富的材料不仅给文章以血肉之躯,而且能推动作者思考,生发孕育作者的观点,所以在高考作文备考中材料的积累与运用就成了重中之重。

具体该如何操作呢?

第一,采集素材

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思想是考查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不管命题形式有怎样的变化,涉及的内容基本都与中学生生活相关联.命题特别关注四个主题的内容:社会热点、人与自然、人生处世和哲学认知。我们不妨围绕这些主题,注重在生活和阅读中搜集一些典型而鲜活的材料。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平时广泛阅读:读名人故事,读名人传记,读各种报刊书籍和一些优秀作文。边读边摘抄,摘抄中注意学习材料中的观点、见解、感情和好的语言表达;鼓励学生多看、多听、多查、多想、多抄。积累了一定量的素材之后,可以在全班进行交流,让学生斟酌优劣,吸他人所长,补己之短,增加积累量。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学生都有了自己的素材库了。坚持积累,翻阅,作文的素材库就会不断地丰富起来,提起笔来自然可以建立起种种联系的渠道,就不用发愁作文无话可说了。

第二,整理素材

如果把搜集来的素材直接照搬进自己的文章,那只能算抄袭和拼凑,要用好素材,还要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必要的加丁整理。常用的加工整理方法有加点评、加批注、感悟、标题、指出联系等,然后对材料进行分类。分类方式是多样的:按精神品质分、按职业分、按时间分、按社会自然分等等。分类的好处在于学生在回忆时,能“顺藤摸瓜”“触类旁通”,将素材相互激活。做到了如上的整理,会使学生重视材料,养成概括萃取的习惯,并把材料组合加工“嫁接”到自己的文章中。

第三,探究材料

搜集整理材料还只是完成了积累,运用材料的关键还在于把材料盘活。把材料盘活就是要探究材料的角度。材料本身是多方面的,往往人们只看到其中的一面,忽略了其它面,而探究出材料不同的角度,就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材料,使材料在不同的作文中变身,发挥材料的功能。探究的方法就是以材料的中心内容为原点,建立思维坐标,形成纵横、正反、因果等多项的坐标轴。如“汶川地震”的材料可以涉及到自我救助问题、敬畏生命问题、道德问题、建筑问题、地震预报工作等等一系列内容。这样的思维坐标建立起来了,就如打开了无数条思维通道,自然就会给写作点亮无数盏灯。

第四,提炼材料

如果说探究材料角度更多地着眼于外在的分析解剖材料,那么提炼材料内涵则是把视角深入到材料内部,从精神实质上参悟材料的使用价值,进而盘活资源,提高认知水平.磨砺写作思维。例如以材料意识来审视“华南虎照”的新闻材料,可以提出多方面内涵:“虎照”一经公布,就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折射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已呈现为一种常态;“虎照”事件中“挺、打两派争斗不息”,其积极意义在于公众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虎照”之争中,人们只关注照片的真假,无人真正关心华南虎的命运及其背后的生态问题,这说明一些人对事物缺乏理性关注;“虎照”造假,官员力挺,这是弄虚作假、不讲诚信的社会风气使然,构建诚信社会乃当务之急。通过对材料内涵的提炼,就对它有了多层面的认识,就能够发现它可以适用于不同文题的写作中。这样做,素材库里的写作材料就不再是“死”材料,而是变成了可以被随意调遣的“活”材料。

第五,变式材料

不同的文体对材料表述的要求是不同的,同一材料运用在不同文章中也会有不同的表述效果。所以,对搜集来的现成的材料,还要进行变式表述的训练,使一材达到多用的效果。怎样才能将材料用得精炼味美、文采飞扬呢?换人称,将常用的“他”改成“你”,拉近读者与事例主人公的距离;改句式,不用常见的陈述句式,而用对偶、排比、设问等增强气势;加描写,抛弃流水账式的叙述,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贴切的词语着力描写人物、事件,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多修辞,不平铺直叙,而是恰到好处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句更有表现力,使事例更加文采飞扬;编寓言,议论文的篇章结构、论证方法等很难有创新,事例也不外乎是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想创新也不容易。这时续编、新编寓言故事,可以说是独辟蹊径。

通过以上努力,在高考作文中,一定会扭转学生作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积累素材让学生作文有了“米”,灵活运用素材让学生都成为了“巧妇”,高分作文也就水到渠成。

黄金霞,教师,现居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