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散文阅读题解题思路探微
杂志文章正文
散文阅读题解题思路探微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5        返回列表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高考现代文大阅读多为散文阅读,题型相对稳定,多为文字表述题,很多考生对高分值的散文阅读题备感头疼,束手尤策。实际上,我们掌握了一些散文的阅读技巧,便不会畏之如虎了。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谈谈高考散文阅读的答题思路,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主旨

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作为一篇被命题者青睐的文字精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蕴深邃的文章,无论其材料如何组织,结构如何安排,表现手法如何运用,最终目的都是为中心即它的“神”服务。所以,阅读时切不可还未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就带着问题东寻西找,那样势必断章取义,脱离文章的主题。如《长城》(2000年)一文,从深秋晚景写起,引入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深化主旨,卒章显志,含蓄而又深沉。在这种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再来回答题曰,就会洞若观火,游刃有余。

2.了解背景,揣摩写作意图

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因此,了解文章的相美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考生应特别注意题记、题目、副标题、注释、写作年代以及一切由命题者提供的背景材料,利用好每一个字所发出的信息。如阅读《兽·人·鬼》(200O年春季).就必须认真阅读注释,分析背景材料=抗战胜利后,同统区人民掀起了反内战运动,国民党当局却大行不义,倒行逆施,制造了臭名昭著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先生十分悲愤,坚决主张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对个别教授畏首畏尾,保全小我的做法极为不满,于是写了这篇文章。透视创作历程,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再对照原文,试卷中的问题就不难找到答案.

3.研究题干,紧扣题眼

考生面对试题,首先要注意读懂题面,将命题者真正要考的地方找出来,才能有的放矢对准靶子进行进一步的阅读与思考,也才能真正集中精力去解答好每一道试题。这需要我们认真分析试题的关键性的词句,从中找出命题者的真正意图。题目常常能反映出命题者在设置这道题时的测试目的,以及构思这道题时的兴奋点。考生组织的答案,尤其是使用的关键词,一定要对准命题的着眼点。

4.检索范围,认真探究

阅读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答案的影子甚至答案本身一般都能在选文里找到。我们在研究题目后要根据题干的指向搜索课文的有效信息,确认相关段落以供组织文字之用。如剖析含义丰富、带点哲理的句子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人理.要做到三不离:不离层、不离段、不离篇,并着重揭示出句子的潜在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双关义。如《话说知音》(2002年),为什么说“知音的传说已经成为中同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理清前四段之间的关系.第一段写自从有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后,人们对知音的神往和渴求;第二、三、四段写了关于知音的传说在历代典籍中的记载:综合这两部分,就回答了以上问题.二者缺其一,都不是完整的回答。

5.整合文字,组织答案

高考命题专家在预测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考查趋势时这样说:“文中一般不会有现成的原句可以作为答案,答题的信息部分都散在作品的有关段落。”所以考生不能机械地一字不差的摘录原文中的句子,而应根据命题人所问的角度,抓住有效信息中重要的词句,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的契合要求的标准答案。如果考生弃文巾的重要词句不用,而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那会跟参考答案相去甚远。

6.辨明技巧,准确概括

文学作品阅读,命题者常常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与作用两个方面出题进行考查 因此,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对理解和鉴赏文章很有帮助。因此需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还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手法的作用都要结合文章本身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不能只写上几条“筋”就作罢。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阅读散文还需注意文体特点。叙事散文讲究以小见大,形与神的关系是重点;写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与景的契合是关键: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尽可能体味象征手法。但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阅读鉴赏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发现“散文的心”,用白己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去解读“作者心灵弹奏的歌声”。

张素荣,教师,河北乐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