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与李吉林情境教育
杂志文章正文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与李吉林情境教育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33        返回列表

李吉林老师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儿童教育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她从1978年开始进行情境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和“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理论框架和操作模式,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丰富了我围教育理论的宝库.她根据情境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概括为: “四为”、“五要素”。“四为”即: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五要素”即: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中心,着眼创造性;以陶冶性情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学科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阅读到写作,都突出了“想象”。《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材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小学教材中多是童话、寓言、画面感很强的散文等文体,初中语文教材中文体更为丰富,有散文、小说、说明文、议论文、演讲稿、诗歌等,尤其是议论文说明文教材是否适合使用情境理论还不能确定,当仔细阅读了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的模式、原理、特点、途径后,我发现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教学中在使用情境方面虽有差异,但李吉林老师情境教育理论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有很多相协调的地方,非常适合使用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理论。

一.从情境教育的基本模式考虑

(一)与“拓宽教育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相吻合

如七下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八上第五单元(人与环境) 《苏州园林》。可以开展野外情境教育活动,带领学生到绍兴和苏州去亲身体验百草园的神秘、三昧书屋的严谨、苏州园林设计的巧妙,让学生产生特定情境巾对文章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主体大单元活动和野外情境教育活动,强化教育效果,渲染学校欢乐向上的氛围”。

(二)与“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相契合

如八下第六单元(精彩演讲)《悼念玛丽·居里》、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讲》。这些表达悲痛惋惜的情感情绪的演讲词,非常适合创设凝重、哀婉的氛围,教师着重介绍玛丽·居里和莫泊桑,缩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心理距离,师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共同投入教育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最佳情绪状态。

(三)与“利用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相融合

如八下第四单元(小说之林)《孑L乙己》;九上第三单元《我的叔叔于勒》。学生可以选择扮演孔乙己、小伙计;于勒、菲利普夫妇,体会孔乙己的不幸、于勒的可怜、菲利普夫妇的尖酸。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成为学习的主动者,获得自我充分发展。

(四)与“注意创新实践,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日标”相应合

如七下第三单元(建筑艺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让学生根据文中按一定说明顺序介绍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结合白己的理解画纪念碑的示意图,注意要与文中的语句相照应。学生读懂文章;理清思路;分析讨论;合作画图;对照修改;展示讲解。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生动嘴读课文;动脑想纪念碑整体造型;动手画纪念碑示意图;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圳练口头表达能力。注重实践,更好地体现情境教育的有益模式。注重实践、创新,并进行有序的系统应用、操作,让学生在精心创没的具有实际操作的情境中动脑、动手、动口。

二,从情境教育的基本原理考虑

(一)与“暗示诱导原理”相照应

情境教育用间接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及行为产生影响,进而达到既定教育目标。如九上第三单元《在烈日和暴雨下》。文章极力描写样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艰辛,烈日之“烈”和暴雨之“暴”,一直是表现恶劣环境的经典语段。采用间接的方式,教育学生生活在旧社会的人民是多么痛苦,从而让学生产生思考,我们生活在现在的社会是幸运的,我们应该珍惜如今美好而幸福的生活。

(二)与“情感驱动原理”相照应

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经历“关注一激起一移入一加深一弥散”的情绪过程,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如八上第五单元(人与环境) 《明天不封阳台》。有一只受伤的鸽子飞进作者家的阳台还生下两枚鸽子蛋, “我”坚持封阳台,儿子坚持不封阳台,我们之间有了争论。明天还封阳台吗?封了阳台,虽可以阻隔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但是,鸽子便没有了安身立命的场所。在这种情境之下,我们就会一起关注鸽子的命运;激起对鸽子的同情;移人对鸽子的爱怜;加深对鸽子的理解;弥散出对鸽子的激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的永恒话题,达到情境教育的情感驱动。

(三)与“心理场整合原理”相照应

人为创设的环境就是一个心理场,根据心理场理论,学生生活的空间无不对他们的心理发生作用,如七下第六单元(诗词拔萃)陆游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同为咏梅,表现的却是不同的心境、情绪。学生通过配乐、朗诵、背景介绍等,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很自然地形成一种向着教育教学目标整合的“力”,在这种力的推动下,产生热烈的情绪、真切的感受,促使学生产生顿悟,不断改变认知结构和心理结构,从而实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教育的理想境界.

三,从情境教育的特点考虑

(一)借助“形真”

如七下第三单元(建筑艺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巍巍中山陵》;八上第四单元(动物世界)《松鼠》、 《松树金龟子》、 《国宅一大熊猫》;第五单元(人与环境)《苏州同林》。这些建筑物和动物体现了“形真”的特点,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教材的真切感。

(二)感受“情切”

如七下第一单元(人物风采)《周总理,你在哪里?》;八上第二单元(爱同情怀) 《枣核》、 《最后一课》、《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这些文章都饱含着深厚的情感,均是以真切的感情调动学生参与认识活动的主动性。

(三)把握“意远”

如八上第四单元(江山多娇)《阿里山纪行》。这篇文章通过对阿里山秀美景色的描绘、神木精神的赞颂,极力表现宝岛台湾的迷人之处,很自然地引发了我们对于台湾回归的期盼。就是通过广远的意境来激发学生拓展课文的想象力。

四,从情境教学优化途径考虑

(一)生活展现情境

如八下第二单元(道德修养)《多一些宽容》;第五单元(人生体验) 《错过》、《散步》。通过文章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道理:要对人宽容、要懂得珍惜、要尊老爱幼。可以借助“生活展现情境”,用生活中的道理展现特定的帮助成长情境。

(二)实物演示情境

如八下第一单元(借物抒怀)《白杨礼赞》、 《石榴》、 《紫藤萝瀑布》。非常适合借助白杨树、石榴、紫藤萝来演示情境,揭示出它们在特有的生长环境下的坚强、不平凡,使学生更能领会其深远的意义。

(三)图画再现情境

如八上第四单元(江山多娇)《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蓝蓝的威尼斯》。适当适时展示图片,以图画表现别样的阿里山、西双版纳、威尼斯,学生有更为真切的感受,也可以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描绘出迷人的景物,然后让有绘画基础的同学画出来,达到互动参与动手动脑的目的,文中的景、情自然能更好地体会,从而有更深的领悟

(四)音乐渲染情境

如七上第三单元(民俗风情)《中秋咏月诗三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如果在讲课开始就播放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学生会很快地进入预期情境,音乐带来了一种认同感,很容易渲染情境。如贾平凹的《月迹》,写的是一群孩子寻找月亮的痕迹,表现了孩子的童心、不寻常的想象力。课堂开始就可以放儿歌《月亮船》,全班同学齐唱,学生能很快进入创设的氛围中,整堂课在热烈愉悦的气氛巾完成。

(五)表演体会情境

如八下第四单元(小说之林)《变色龙》、 《窗》,就非常适合演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扮演赫留金、将军家的厨师、靠窗的人、离窗远的人等。借助表演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情境,较好地把握人物心理,理解人物特有的性格。

(六)语言描绘情境

如七上第三单元(民俗风情)《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这就大大丰富了直观性教学,把它提高到具有美育意义的活动性教学上来。通过语言的讲述、情感的渗透,很容易诱导学生进入对风俗的品评中

叶圣陶说过: “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如果能好好培养,白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实的果。”初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有必要在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做到“以文育人、以情动人、以美引入”,使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使学牛真正地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样,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发的奇葩,就会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缕缕芬芳。

赵晓燕,教师,现居江苏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