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杂志文章正文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7        返回列表

新课标中,提出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都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要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还要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分注重“知识与能力”的作法,要体现三维目标的统一。在三维目标的落实当中,搞好“情感”引导教学尤为重要。那么,语文教学要如何才能恰当地体现和落实“情感”因素呢?

一,在文本的字里行间里解读“情感”

读过李白的《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诗句激励学生在人生的征途上要有宏伟的报负,要立下远大的志向。陆游的《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生明白了人无退路的境地,只要努力奋斗,眼前总会呈现出一派花团锦簇的现象,激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这句话告诉我们,文章不是无情物,而是凝聚着作者深厚感情的鲜活的生命体,它有血有肉有温度。

教学就应该引导学生徜徉于文本的字里行问,留连于文本的句段句读,去从中发现情感,体验情感,积累情感,升华情感,我在执教《家》一课中围绕“我这样理解‘家’……”和学生面对面思考交流之后,顺势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作者怎么看待?请大家读一读、感受一下,”当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心中的“家”时,让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劝劝作者,蕴藏在文中的那份无比深厚的爱家情怀很快地被学生发现、珍藏。此时,老师并没有抽象分析或让学生凭空地想象,而是紧扣文本,提出了:“你心中的家是什么?”“作者心中的家是什么?”“各人处境不同,经历不同,对家的感受又何不同?”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细读文本,反反复复地揣摩文本,师生共同得出了“人人爱家”。师生依托文本,反复叩问,深情演绎,学生的情感从而获得了深切的体验和深厚的积累。至此,家的“温馨、安心、热心”如‘灿烂的花开满课堂,如浓浓的酒醉在心头。并不仅此而已,老师还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寻找和探究“怎样爱自己的家?”让孩子们从文本里受到启发, 升华出“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 热爱自己的家”的高尚情操。

综观这节课,真可谓深情投入、 激情点燃、真情演绎,但这深深的情 是有根的,根不在别处,就在文本的 字里行问,以此为支点,引导学生去 挖掘、去探究、去获得、去开发,正 如所讲: “我们无法追随世界走向遥 远,但感动的那一刻,我们便拥有一 切。”从这节课上,我得到三点启示: 一、教师要仔细钻研文本,深刻地解 读文本,从而准确地把握情感;二、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从文本 出发,义回归到文本中去,让学生以 具体的语言文字为凭借,建构意义,升华情感;三、语文教师要具备一种敏感,精确地发现“文眼”,精致地设计“课眼”,精巧地开动“心眼”。

二.在学生的生活世界里解读“情感”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的牵引就有多大。语文教学中情感目标的落实,还必须进入学生的生活领域,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只有当教学的情感目标与学生的生活领域相碰相生,共生共长时,情感目标才找到了它的根源。由于学校的特殊性,当学生走进教室拿起课本上课时,他们原有的积累并不一定会马上自觉地与文本对接,就像种子埋在土里,需要我们给予适当的阳光和雨露。唤醒学生生活领域中真切情感体验的不是别的,就是文本本身所蕴藏的情感目标,就是教师的适当引导。我在教学《给儿子的一封信》一课时就充分发挥了这一点。在引导学生研读“参观公园”这部分课文时(也是文中最感人的一部分),先是让学生说说自己所写过的“书信”的情景,在朗读中,想象H{一幅幅画面。精心地设计了—个教学细节,让学生调动生活的积累,真切地体验了母亲的用苦良心,对母爱的挖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功打开了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文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从而很好地达成了情感目标,当然,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积累与文本的要求常常会有一定距离,此时教师就应该采用多种方式来拓展学生的生活领域,千方百计地拉近这个距离。有的可采用音像技术,展现具体场景;有的可采用文字方式,在学生脑中补充相关的情感信息;有的可采用展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表演的过程中增加体验;有的还可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让学生在真实的场面里受到心灵的震撼

看来,当学生的情感世界得到拓展发生变化后,他就会在教学中主动建构,与文本的情感产生真切的碰撞共鸣,从而为情感引导的成功提供足够的平台。

潘光勇,教师,现居贵州仁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