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小学语文课堂生动化教学
杂志文章正文
小学语文课堂生动化教学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2        返回列表

谈到语文,众多家长或许首先想到语文是教学中的一门课程,衡量语文水平的高低就是孩子的分数,当然考试得分是其中一个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语文素质是一个人学识、思想、文化修养等多种素质的综合反映,是构成人全面素质的重要部分。因此语文教学应该立体式全方位地熏陶学生,而不是仅仅背诵古诗词去应付考试。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在天真烂漫的孩子心灵上涂抹上真善美,无疑语文教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二对于认知尚不太全面的孩子,生动教学更具吸引力,因此生动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动直观,形象具体,富有趣味性

根据学生思想具有具体性、直观性的特点,教学语言要儿童化、形象化、生动化。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活泼有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学生“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教师讲课时善于运用形象比拟,绘声绘色,举例生动,辅之以表情、姿势等,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以有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教学语言的直观性,是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特级教师斯霞教“灭”和“闪”字,非常注意研究字形,采用拆字法,用生动的教学语言表达出来:“火字加个盖.火就灭了。”“门里有人一闪,就是闪字。”不但使教学有趣,而且使学生对“灭”和“闪”两个字认识深刻化、牢固化。相反,单调的、枯燥的、成人化的口头语言,满口“先生腔”、“八股式”的说教,则会成为抑制学生思维的信号,从而降低教学效果。有一位语文教师在评讲学生的作文时说:“字字落地有声,句句锦心绣口,此等杰作,诚有生以来未曾拜读,真乃后生可畏矣!”是货真价实的“先生腔”。鲁迅早年就批评过,并指出应该让孩子只说些自己能懂的话。

二,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思考

孔子早就说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哲学意义上说学和思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在语文教学中, “思”除了思考的意思外,还有一层更重要意思,那就是反思。学生的反思水平、反思程度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建构有着重要影响。自主建构是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而成的;因为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而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感知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在反思和建构中,一方面,个体的潜能、天赋、个性、创造力和审美水平得以显现,对事物的意义形成了建构;另一方面,对事物意义的建构中,个体的潜能、资质和素养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实现了对自身的建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反思”策略,让学生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查漏补缺、白我完善是搞好语文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三.用课堂唤起学生的热情

利用诉诸直观感觉的文字及巾文字演绎的文本来唤起学生对生活兴趣与热情,生动课堂语文学习追求的是语言的心灵勾画作用。对于初涉语文课堂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是通过先在的文本语言以及语言情境所带来的第一感觉来认识世界的。学生学习语言、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知文、动情、悟理的过程。“知文”就是让学生的眼睛力透纸背,不仅看到文本中的语言情境,而且能透过文字看到心灵所及的地方。为使文本中的语言站起来、形象起来,并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教师就要善于营造语言的情感场,抓住文本中语言的情点与疑点,加以诱发、升华。在讲授《詹天佑》一文时,有的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国都轰动了”一句,并抓住“轰动”一词启发学生想象当时全国轰动的情形,想象人们会说些什么。营造这样的语言场,学生会在情感上深刻地体验到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语言的奇妙组合与创造以及语言所勾画的情境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一片无比惊异的世界,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小学生怎么会在这样的世界前止住求知的脚步?一旦学生在情绪上被老师感染,在心灵上被老师触动,孩子便会不自主的联想到身边的人、事、物,便会用到老师所期望的方法解决身边的问题,而这正是我们老师对我们可爱的学生的期盼,正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和意义所在。

四.结束语

语文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如何把语文课堂的真正目的体现在课堂之上,并把语文课中所要体现的各种做事做人的理念、思考问题的方式教给我们的学生,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不断的与学生互动来把我们伟大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满,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爱上生活。让孩子们因为学习了语文而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让语文给孩子一颗真善美心灵,一颗对未来的美好充满希望的心灵。

王圣胜,教师,现居江苏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