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杂志文章正文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31        返回列表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另一方面又指出: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因而,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突出一个“活”字,学生学习语文才有兴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动”起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才能发挥出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一个“活”字,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呢?我认为应该是教材处理活,让学生想动;课堂气氛活,使学生敢动;学法指导活,使学生会动;教学手段活,使学生乐动;组织形式活,使学生全动。

一,教材处理活,使学生想动。

教材处理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学科。教材处理的“活”,就是科学地、动态地、机智地组织教学内容。一改过去“分段——逐段分析——概括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色”的陈旧方式。新颖独特的处理方式,简化了教学头绪,突jL{了重点,优化了教学内容,定会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教材处理方面的研究,有对整部教材的处理,也有对单篇教材的处理,可用以下几种方法:

1.学生选择学习的课文。学生读得懂得就让学生去看,学生读不懂的,就让全班学生共同分析、研讨。共同学习时可采取学习一篇文章收获一类读书方法的办法。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走进语言现场”这-专题中,学生只要认真领悟《不自由,毋宁死》这篇演讲稿的演讲技巧及特点,对于剩下的《奥林匹克的精神》、《作为偶像》等四篇文章,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进行比较阅读、演讲比赛,写短评等进行白研自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师生创造性地重组教材。如从文学史的角度,以时间为线索把鲁迅的作品单独列为一个单元;再如把《兰亭集序>、《赤壁赋》等名篇编成一个词赋单元,深入体会这种问题的特点。

3.让学生推荐一些课余阅读到的好文章,作为教学的辅助教材。如学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学生可以提供林语堂的《秋天的况味》和刘海粟的《漫谈郁达夫》;学了毕淑敏的《我的五样》,学生可以提供毕淑敏的《提醒幸福》、《精神的三间小屋》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自学意识。

4.对于单篇教读课文来说,或整体设计或以点带面;或抓纲拉网或迁移创造;或长文短教或短文细教;或难文浅教或浅文趣教。巧妙的选择切入点,灵活的处理教材,会使课堂教学精巧、高效、有用、有趣。如在对教材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变序处理.从文章课后题人手,再切入课文的学习,然后读课文提示,和正常学习“倒”过来,就能使学生产生更好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探求欲望。

二.课堂气氛活,使学生敢动。

现代教育是民主的,师生是互动的。活跃、宽松、合作、奋进的教学氛围,来源于和谐的师生关系、恰当的课堂激励和学生大胆的质疑辩论。

1.改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人际关系,是学校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只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营造更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实际教学中,若有教师侮辱学生,贬低学生,伤害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会使学生产生对立、失望、畏惧、叛逆等不良心理和不健康情感,会使学生敬而远之,甚至怨之、恨之。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是:热爱、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只有把握好学生心理,加强情感沟通,力求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敢于参与教学活动,才能轻松愉快地学习。

2.实施课堂激励。课堂激励是教师用肯定、否定、激励、尊重、信任等方式,对学生的认知、行为进行评定,使学生受到鼓舞,产生信心。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 “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而准确的评价,往往会激发学生参与的信心和勇气,活跃课堂气氛。

3.鼓励质疑。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使每一个学生成为课本、教师、同学的勇敢挑战者。如学习《六国论》时,有的同学指出苏洵为了证明“赂则亡”的观点,在第二部分的论据中有不符合历史逻辑的地方,认为荆轲行刺不是燕国灭亡的主要原因。对此,学生们查工具书,找材料,展开激烈的辩论,气氛热烈,一直连续几天。辨证张扬了阅读个性,引发了研究性学习。

三,学法指导活,使学生会动。

古人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在教学时,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会”了多少,更要注重学生是否“学会”。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只有学会科学的方法,学生才会自己动起来,才会“终酬放手愿”。教师教给多种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把书读活。如读诗,让学生边满怀激情的读,边想象诗中的意境;读戏剧,让学生分组表演比赛,让学生写《演读评议》;学说明文和议论文,常常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捕捉要点的能力;读小说,让学生边读边划环境和肖像描写,然后进行人物分析。读《林黛玉进贾府》,我让学生画出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图和感情变化图,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化的形象,书中走来了有生命的林黛玉。再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列出了“三思”、“三比”、“三赏”、“三变”学习提纲,学习中渗透背诵。阅读方法的指导,渗透的过程就是学法指导的过程。“活”还体现在帮助学生校正学法。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法失当出现错误结果,发现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找原因,帮助校正学法,学生获益匪浅。

四,教学手段活,让学生乐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卢梭说:“教育的艺术,就是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因此、我们要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兴趣。过去黑板加粉笔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现在的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利用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计算机教学辅助课件,能充分创造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真正改变了传统教育中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如讲授《荷塘月色》时,课文第四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落,是写景抒情的典范。先让学生自己多读课文,领悟文字独特的艺术魅力。然后闭上眼睛欣赏配乐散文朗诵,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月下荷塘”,从中领会散文意境,体会作者那种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最后,再播放有荷花、有流水、有薄雾、有月华的画面,将散文的意境直观再现,同时告诉学生,画面只是一种提示,我们每个人头脑中还可以有无数个不同于屏幕上的优美画面。

五,组织形式活,让学生全动。

教师和学生总在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开展教与学的共同活动的。课堂教学仍然是当代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为了摆脱课堂教学不因材施教的桎梏,要在课堂教学的条件下,把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力求做到既面对全体学生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活动,鼓励积极参与全体投入。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进一步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此思想指导下,我们町以创造出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1.小组讨沦式。学生提出的问题由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合作解决,有时学生在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甚至可以离开座位到其他小组中寻求答案。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大胆发言,大胆提出反对意见,就在这当中洋溢着集体的智慧,其乐融融。

2.亲自主持式。让学生走上讲台,分别主持自己负责的内容。有的主持导人,有的主持课文分析,有的主持自己设计的练习题,有的主持讨论,有的主持表演等等,这样,大部分学生都会有表演的机会,锻炼了胆量,锻炼了口才,提高了兴趣,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分层推进式。朱熹说: “夫子教人各因其才。”实行单一的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势必造成一部分学生被抛弃,违背素质教育的原则。为使全体学生动起来,我们采取分层教学方式,分层推进,整体提高。我们深入了解学情,掌握学生的特点,在备课、作业设计、单元测试、课堂教学中,都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分别制定和实施。这样就有效的改变了“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状况,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提高。另外还有读议讲练式、现场感受式、角色表演式等,这些都是一种参与而非旁观的、探究而非灌输的、体验而非分析的、互动而非静止的、开放而非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定会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

总之,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中,既应把重点放在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方面,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出来,又要不忽视教师肩负的责任,切实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设计者的作用。只有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都发挥出来,才是我们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韩昆,教师,现居山东枣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