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初中作文教学浅谈
杂志文章正文
初中作文教学浅谈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30        返回列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面临一个很有意思的境地:有好多学生恨它、怕它,可也有一部分学生爱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文本身需要有很厚重的积累,一些学生积累较丰富,在写作时就能信手拈来;一些学生平时练到时基本就是凑合,交差了事,在写作文时就会感到无从下手。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使得作文教学成为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一.作文教学成为难点的原因剖析

在应试的冲击下,一些与提高作文能力有关的课外活动,如文学社团等也常无法开展。教师也往往满足于写一写、改一改而视课文教学为当然重心所在,甚而占用作文时间以弥补课文讲读课时的不足。作文教学缺乏完善的训练体系,没有专门的作文教材,大纲对作文教学有总的目标要求,但缺乏训练的具体内容及所应达到的具体标准,训练的先后步骤等。这就造成好多初中语文教师没有系统的教学设想、教学要求、检验手段等,虽然整体目标基本清楚,但各阶段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了。教师感觉该写一篇作文了,便临时布置一篇,目的性不是特别清楚。既便是有些人重视作文及练笔,布置学生写周记之类,也大多是由着学生的性子,写到哪里算哪里。能收到什么样的效果也不去仔细检验。再就是作文评点不够及时,可能很多时候教师觉得作文本上已经积满灰尘了,就批个日期发下去了。这样严重损伤了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造成学生写作文常常完成任务了事;常是错字别字连篇,标题标点,构思立意,开头结尾,照应衔接,语言表述,一无是处。

二.厚积是作文提高的重要手段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有的人作文,信手拈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究其原因正是材料储备十分丰沛,在积累上下过一番功夫。与此相反,有的人作文,提起笔,头发疼,总觉无话可说,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首先要博览群书。课内有语文课本积累,课外浏览报刊,留心电影、街头文化等;其次要摘记。在博览时还要辅之摘记,如典型的例子。名言警句、谚语格言、精彩片断、独到见解等,可用摘抄、或提要、或缩写、记在卡片或专用摘抄本上,分门别类地整理成一个个“小仓库”。这样,写起文章来心里有底,也不会再因为满腹空空而无话可说。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身边人,去熟悉感兴趣的事,接近他,熟悉他,才会有感受,才会写的顺手,有真情实感。

三,通过评改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

作文评改是老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评改,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加以重视和改正;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习惯;可以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严谨求学的良好作风,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从评改者的角度,作文评改可分为教师评改、学生评改和师生共同评改三种形式;从评改的方式来看.老师评改可以分成精批细改、只批不改和不批只改三种形式;学生评改可以分成自己评改、相互评改和分组评改三种形式。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倡导精批细改,允许只批不改和不批只改。批语应避免呆板,要生动形象、新颖,使学生便于接受。在作文 评改的基础上,认真进行作文讲评, 选佳作当范文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 评析,和自己的作文比较优劣。鼓励 找出差距,寻找提高的途径。教师对 学生作文的评改和讲评,将对学生写 作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四.培养创新思维,提倡分层作 文

语文老师在作文辅导中,要面向 全体,这是没有疑义的,但如果一味 地注重作文的程式化和常规化训练, 要求学生写好符合“规范”的作文, 这样就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 之墨守成规,千人一面,从而使优秀 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得到突破性的提 高。只有实行作文的分层教学,才能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使他们 对事物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 次、全方位的探索。分层教学有利于 学生不被模式化的提纲牵着鼻子走, 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地去写,朝着立 意新、结构新、语言新的方向发展。 作文分层教学的做法,要求我们在对 初级水平学生辅导时强调“规范”。 训练起始阶段,手把手地教,向学生 提供模仿的样板,多做些重视格式的 “强制”作文,夯实基础。以后根据 学生的实际情况渐渐提出其它的写作 要求,使学生在规范的前提下慢慢突 破,稍有新意即予鼓励。中等水平同 学要重点写好规范文章,不断完善, 多锤炼字句,争取有创新。较高水平 同学则要提出稍高的要求,鼓励学生 多角度思考,培养求异思维和创新意 识。规范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规范 的目标。规范就是要求学生不离文体 不离题,做好合格作文。创新要求写 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做出有真情实 感的文章。

杨爱新,教师,现居河北河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