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新课标下文化论著的研读方法
杂志文章正文
新课标下文化论著的研读方法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9        返回列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并提出了文化沦著研读这一新名称,就是要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从作品中能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但目前语文教学存在重工具性,轻人文性,学生缺乏文化积淀,为追求高分,天天让学生沉浸在题海中等等问题。没有用《课标》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理念来衡量教学的价值,而追求的是功利性。

如何使语文学科从其功利性中走出来,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如何培养学生阅读文化论著的能力,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广泛阅读积累,了解中华文化精髓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必须阅渎大量文化论著。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面,《课标》要求学生读《论语》、《三国》、《红楼梦》、《边城》等,每个单元都推荐一部文化论著,还要求“不少于150万字”的阅读量。

要进行文化论著研读,一定要使学生先了解中国各个时期的文化特点。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如果我们能使学生了解一些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那么学生潜移默化中就会热爱语文。先令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脉络:如先秦诸子百家、楚汉的浪漫文学、唐诗宋词、元明清的小说等;如近代的京海派作家,感伤文学和寻根文学等。

如教《先秦诸子选读》,孔子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自信,苟子强调的“性无伪则不自美”,庄子强调的“天地有美而不言”,墨子之“兼爱、非攻、尚贤”的理想与实践,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高中阶段,选读这些包蕴着思想精华的经典文化名著.不只是在形式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而更是在实际中无形中予以了落实。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必博观,”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读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读经典,丰富自己的阅历,拓宽自己的视野。

二.尊崇多元化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学生博览了群书,还应个性化鉴赏,《课标》指出文化论著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审美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在此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元化思维。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经验不同,决定了他们面对一部文化论著,会从不同角度进行鉴赏。作为教师应让学生走他们该走的路。

比如上个学期我开展“感悟经典”的活动,分小说组、散文组、戏剧组。学生选了《红楼梦》、 《茶馆》、《孝心无价》。面对全校语文教师,学生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红楼梦》组的同学讲了小说中的各种女子:柔软脱俗的林黛玉、温柔娴静的薛宝钗、精明泼辣的王熙凤,但这些女子都逃脱不了悲惨的命运。同学们还能联系张爱玲小说《有女同车》来分析女性的悲哀。《茶馆》组的同学表演了康顺子被卖的部分,从温顺的市民分析到老舍为何投太平湖而死的原因。《孝心无价》组的同学以各种形式表达了对亲人真挚的爱。全班学生都参与了,不局限于文本,都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

现在没有统一的教学参考书,《课标》的导向是希望改变过去那种任何问题都要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情况。特别是文化论著更应多元化解读,于丹教授如此爱欢迎,就是因为个性化地解读了《论语》。作为教师在文学阅读中,应鼓励学生多元解读。

三.进行研读探究,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标》指出,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其中特别要提高对文化论著的研读能力。所谓“研读”,就是“研究性阅读”,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是学生自学和独立钻研,主动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手段。

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研读的方法,提高学生探究的能力,重点要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度。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开展抄《三国》成语、诗歌,说《三国》、赏《三国》、考《三国》等活动;还可以是专著型的深研,如《论语》选读、《人间词话》等。也可引导学生关心并学习调查自己身边的文化现象,讨论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可根据本地区历史、民俗、文物、古迹等文化资源,设计专题内容,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做调查研究。如本地的雕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对象,学生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形成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小论文。

研读和探究的方法有许多,并且任何学生都有探究的潜能。只有教师成为了文化论著的研究者,在指导学生时才能得心应手。老师角色也要变,从传递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开发者和学生的合作伙伴。

文化论著研读是在语文教学改革新理念指导下推出的一门崭新的课程,它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地研究文化论著研读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作出重大的贡献。

谭美平,教师,现居广东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