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散步》三美
杂志文章正文
《散步》三美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4        返回列表

●韩向忠

家人一起散步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平常的小事,更能体现浓浓的亲情。作者莫怀戚抓住了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蕴涵丰富的镜头,展现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温馨和人间的真善美,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感悟到家庭伦理和美、相爱的理想,品尝到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母慈子孝向来是中国人追求的理想的家庭模式。 《散步》用清新优美、平易朴实的语言阐述了这一话题。阅读这篇文章,如同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作一次愉快而高尚的旅行。旅行中,我们渐渐感受到——

一.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开篇写一家人去散步,母亲本不愿出来,但在我劝说下也出来了。“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一个“慈母”,一个“孝子”,一种真诚的理解,一种绝对的信任,这种良性的循环反映了古朴的伦理道德之美。

在岔路口,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时日还很多。于是“我”委屈儿子,顺从母亲,做出了走大路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的美德。

就在“我”决定走大路时,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疼爱孙儿,了解孙儿的心思,知道孙儿喜欢小路旁边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小路尽头水波粼粼的鱼塘,于是决定自己克服困难,满足孙儿的心愿。母亲改走小路的决定,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幼”的美德。

到了一处难走的地方, “我”蹲下身子,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形象很有象征意义,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国家、民族、全人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二.景物描写的意境美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大块大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了水泡”。这些句子描绘初春秀色,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这“新绿”、“嫩芽”、“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是春的召唤,生命的召唤。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春天总算来了”,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示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正该以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

两段景物描写,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三,平易朴实的语言美

1.情趣盎然。“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慈子孝,相映成趣。“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温馨幸福。

2.言浅意深。“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安然无恙地熬过冬天而庆幸的心情。“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起“在家里”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这令人想起“男主外,女主内”的俗语。“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新时代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3.句式多变。整齐与错杂,铿锵与连绵,对举与反衬,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无刻意雕琢,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一个“平顺”,一个“有意思”,这分明是描摹母亲和儿子的口吻,加之运用顶真的修辞格,读来格外真切,朗朗上口,富有韵感。如“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很轻”。这种对举在文中比比皆是,它构成了句式的对称美,同时也为文章的内容服务: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这里既有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挚爱生活,品尝人生甜美的无穷韵味。

韩向忠,教师,现居甘肃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