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农村中学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反思
杂志文章正文
农村中学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反思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8        返回列表

●唐 旺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大纲》和新课标都明确规定,中学生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外阅读的确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目前语文教学的实际中,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情况并不太理想,农村学生尤甚。

一.反思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缺失现状

思考学生课外阅读缺失现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一种倾向,忽视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而一些学生也坦言: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去看那些不考的文章,不如多做些数理化题目有效果。

(二)在家庭中,家长也往往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农村家长在工作之余,几乎不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家庭内缺少阅读的氛围。在多数家长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

(三)农村中小学图书室发展迟缓,有许多学校至今仍无几多藏书。即使有,人均占有率也极低;有的学校干脆不开放图书馆。因为有诸多的主客观因素,所以根本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致使学生出现了课外阅读半饥半饱的现状。

(四)虽然一部分学生有阅读热情,可是方法不当,效果不佳。有的饥不择食,良莠不辨,不管对身心健康有益与否,只要是书就囫囵吞枣地读;极个别的,为了满足猎奇心理,到街头小摊寻求色情、凶杀等低级庸俗的书刊报纸,使课外阅读误人歧途。由此可见,学校硬件设施的不足、社会和家长认识不够、学生学习方式单一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成了空中楼阁。

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而阅读是学生接触语言的途径。语文教学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增大阅读量,打破封闭的教室,复归生活,引人大社会,由阅读一本小书到阅读众多大书,纵身跃入语言的汪洋大海!

二.阅读落实实践反思

(一)创造条件,促进阅读

我们语文组将加强语文课外阅读的设想反馈到学校,很快得到校领导的大力支持:首先,将“课外阅读”列入课程之中,每班每周安排一节课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其次,在图书馆增设了语文课外阅读专用阅览室。第三,针对学校馆藏书籍陈旧过时的状况,学校专向拨款购置了一批时新书籍。第四,教师利用阅读课组织学生电子阅览或图书阅览。硬件设施的创设不仅满足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而且调动了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二)汇集图书,随时阅读

1.除了课程安排外,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开放图书馆语文阅览室,既能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同时也明显减少学生四处游逛的安全隐患。虽然馆小书少,但在教师有组织的利用下,每天中午阅览室内座无虚席。让学生能自由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既使紧张的大脑得到放松,同时也汲取了知识的琼浆。

2.充分利用学校的旧报纸,变废为宝。学校的报纸种类较多,如《人民日报》 《中国青年报》 《体育报》《教育报》《湛江晚报》《湛江日报》等等。我定时、定量地将借来的旧报纸发放给学生,并在两个班级间交流。同时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集资以小组为单位征订报纸一份。我向学生推荐了《环球时报》《杂文报》 《语文报》 《阅读天地》《文摘报》《报刊文摘》《参考消息》等等。这样,学生能“快捷”地从这一“窗口”了解到学校外面的大干世界,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去贴近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

3.动员教师将一些家藏书籍贡献出来。教师贡献书籍给学生,对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动员学生向家长宣传我们所开展的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将闲置在家的图书汇集到班里;学生出资购置部分书籍。如此三管齐下,先办起班级图书箱或班级阅览角,由学生负责登记保管借阅。

(三)读写互动,相得益彰

学校新建了一个电子阅览室,每次组织学生到电子阅览室阅读,我们都预先给学生布置专题研读。一个专题研读结束后要求学生做好阅读笔记,互相交流,完成阅读感悟文章一篇,学期结束我们把学生写的随感编辑成册,命名为《畅想集》。学生不但爱读课外书籍,也爱读他们自己的《畅想集》,更喜人的是他们对写作的态度由原来的畏惧厌烦而变得兴趣大增了。

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就好比是一只船上的两支桨。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两支桨缺一不可。一桨用力,一桨不用力;或者一桨划得有力,一桨放任自流,船都难以保持正确的航向。让我们协调地荡起双桨,只有这样,语文教学之船才能端正航向,破浪前进。

唐旺,教师,现居广东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