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从《牡丹亭》看汤显祖的婚姻爱情观
杂志文章正文
从《牡丹亭》看汤显祖的婚姻爱情观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50        返回列表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透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我们也不难看出汤显祖的婚姻爱情观。

一.反封建传统

在中国的封建婚姻制度中,封建道德禁锢着男女的自由恋爱,传统的婚姻规矩主张门当户对、家长专制,子女必须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汤显祖显然反对这种传统的婚姻模式。《牡丹亭》展现了杜丽娘对与世隔绝、禁锢的家庭生活的极度不满。她在游园时感叹道:“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但是她敢于正视自己的爱情,为了爱情宁愿不做杜家小姐而与封建家庭决裂。她为情而死,为情而还生,在他们的抗争下,最终与柳梦梅结为连理。汤显祖通过对爱情的歌颂,对“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珍惜与追求,真正体现了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大胆表现出对封建传统的婚姻爱情观的反抗。

二.坚持至情论,提倡纯真、忠诚的爱情 

汤显祖强调至情论,与封建主义理性之学不可调和。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情不知因何而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这可以说是情的最高境界。杜丽娘与柳梦梅相识相爱是在梦中。这是汤显祖的艺术独创。

杜丽娘完全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到了青春爱情萌发之际找不到恋爱对象,当游园时看到“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而自己在这“良辰美景奈何天”却得不到真正的现实的爱情,逼得她就只有“因情成梦”了,在梦中寻找自己的爱人,实现自己的爱情,梦醒之后感叹青春荒废,写真留念,怅然而死。而当爱人在现实中来到她的身边时,她则又为情而生。为情而生死,汤显祖就谓之“至情”。杜丽娘这样的爱情表现方式也是在现实情境的逼迫下不得已而采取的方式。她也想直接勇敢地去追求爱情,但她不能,反对的力量不允许。所以她只能通过内心和梦中、死后对现实反抗,而这样的反抗通过戏剧冲突表现出来,反而显得更为深沉,更为有力,这就是汤显祖所赞扬的“至情”的力量。

三.突破禁欲主义

汤显祖主张人本主义爱情观,反对禁欲主义。《牡丹亭》中《惊梦》描写了青春萌动期杜丽娘在情欲这种生命本能的驱使下,难耐青春寂寞,与柳梦梅梦中幽会,两情交快。丽娘自叙思春暮色之情时感到“没乱里春情难遣”,并把这份情大胆地告诉春香:“咱不瞒你,花园游玩之时,咱也有个人儿。”丽娘思慕男女情欲,其实是对自我生命的肯定,她对柳梦梅的生死之爱是由“欲”到“情”的过程。她首先是因自然涌发的生命冲动引向,大胆地投入情人的怀抱,恣一时之欢却孕育了死生不渝之情。传统封建礼教对她的影响开始瓦解,丽娘的这种自然天性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促使她开始了情与理的对抗。汤显祖将人的自然情欲诗意化、审美化,这样的思想高度穿越了时空,《牡丹亭》也因此成为戏曲史上一座高峰。

四.汤显祖的妥协性

汤显祖生活的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虽然有所萌芽,但根本没有动摇封建主义这棵大树。汤显祖虽受到王学的影响,但是最终没有完全摆脱正统儒学的影响。他在反封建礼教的同时,又具有与现实妥协的一面。他尝试着在情和理的问题上寻找新的结合点。丽娘还魂回生后,还得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最终还是走了“奉旨完婚”的旧途才落得个大团圆。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汤显祖的精神困境,他并没有真正摆脱封建思想规范的牢笼。在情和理的矛盾冲突下,汤显祖采取与现实理性相妥协的办法作为归宿,他通常借助于梦幻等非现实的方式来实现他的梦想,从而赋予作品一定的悲剧色彩。

综上不难看出,汤显祖借助于戏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对建构在自由爱情基础上的婚姻进行大胆追寻,对压抑人性的封建伦理道德进行无情地批判,在当时具有极大的超前性与现代性,也表现出了这位戏剧大师别具一格的爱情观。

徐艳,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高校教师硕士班古代文学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