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杂志文章正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4        返回列表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推进教育改革的主营地——课堂,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还可以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师生互动的积极性?

1、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要注意克服自身的弱点,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在学生中树立较高的威信,用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创设课堂情境,用情感感染学生。“学源于思,情溢则思发。”课堂教学中要使师生双方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结起来,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提供的信息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创设课堂情境,增加情感投入,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实施情感教学。

2、少灌输,多活动

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刻板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探索,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少灌输、多活动。通过独立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在观察、思考、做做、议议等过程中尽情地、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即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讲解,自己去小结,不仅激活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更使学生学会学习。活跃课堂气氛能改变学生对上课产生的厌倦感,激发教学过程中的活跃因素,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它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协作的多向活动过程。

3、激兴趣,主动学

兴趣是学习知识的原动力。所谓兴趣就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事物或某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一个人做有兴趣的事情,常常会伴随着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种情况就会激发个人的想象力,扩大思维空间,容易出现智慧的火花和意想不到的结果,获得成功的收获。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他们自己去学,独立探讨,猎取知识,从中真正体验到亲自参与知识的情感,产生自我肯定的体验,把学习看成一种紧张且愉快的求知活动,并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是师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感悟、互动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使学生不仅在课内学得生动,而且在离开教师、离开教材、离开课堂的情况下,也能主动探究学习,从而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待质疑,鼓励探究。

质疑是培养师生互动、自主探究的起点。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教学的特殊目的就是发展智力,培养聪明人。”语文课堂教学的多边互动,实质上就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巧妙启发引导,引爆学生思维火花,培养学生深入探索、大胆质疑的学习品格。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启发质疑:“你们发现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的?”一位学生提出:“我觉得课题上的‘吃’字用的不恰当,应该是‘喝’字。”他的话音刚落,课堂上便热闹起来。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这是他们身上闪现出来的求异思维的火花。于是教师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仔细读课文,组织讨论。他们纷纷发表了见解,在讨论中发展求异思维,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激励是互动的动力。在大量的实验研究中,行为科学家总结出一个公式:工作绩效=能力×激励,即是说个体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个体的能力与激励水平高低。可见,语文教学必须要激励学生,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总之,师生互动,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化为“引导者、管理者”,由“一言堂”变为“众言堂”,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了老师“给水喝”的局面,学会“找水源”的方法。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轮流变换争当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角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

王书霞,教师,现居河北内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