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去年的树》的空白式教学
杂志文章正文
《去年的树》的空白式教学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5        返回列表

“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其脉则远矣。”这是宋代一位画家所言,意即画山不画出山顶,只画出云霞缭绕的山腰,足可想象其高;画水不画出源头水尾,只画得弯弯曲曲不见尽头,足可想象其长。这便是“空白”的魅力,把它迁移到课堂教学之中,自然会匠心独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空白”艺术,会给学生回味思考,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天地。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用笔简约,以极其朴素的表现手法,叙述了发生在一只小鸟和一棵大树之间的故事。这篇童话只有五百多字,在如此短小的篇幅内,却承载了极其丰富而深厚的内涵。故事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意义空白和无限丰富的想象空间,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至透明的美。下面就课文的“空白”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进入角色话“空白”——“此处无声胜有声”

这是一篇情感性的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虑教材特点及学生需要,本着“伤其九指不如断其一指”的精神,在文章的重点难点关键处,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激活他们的想象力,分层次、有梯度让学生进入角色,进行艺术的补白和艺术的再创造,就会使文章在更高意义上充实、升华。

如:小鸟从南方回来后的教学,可从寻找、体现小鸟和大树是好朋友的句子入手,抓住关键句子随机设下空白:

第二年春天,小鸟又要回来了,猜猜小鸟此时的心情会是怎样?会想些什么呢?

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树到哪儿去了?此刻小鸟的心情怎样?

假如你就是那只小鸟,你又会对大树说些什么呢?

在此引导学生三次想象鸟儿可能会说的话,填补课文的艺术留白。让学生扮演角色,想象小鸟四处寻找的焦急、坚定、不挠来感受大树和小鸟之间的那份真情,引领学生深入童话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不仅突破重难点,而且小鸟与大树间真挚的友情也得到升华。这样化静为动,恰似“此处无声胜有声”。

二.驰骋想象补“空白”——“道是无晴却有晴”

在课文精读部分,教师可力图通过适时地点拨,调动学生的情感,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填补课文艺术留白,不断提升认识,激起情感,调动学生内心深处对文字的一种感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方思维的空间,使语文课堂成为思想的乐园、个性的舞场、创造的天堂。

如:课文最后一节描写了鸟面对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最后依依不舍地飞走这一动人情景。其中两次提到鸟看到灯火,这两个“看”字内涵极为富,又不易被学生所察觉,由此,教师要紧扣这个字,巧妙地设置空白,领悟教材内容所蕴藏的内涵:

鸟儿为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它看到了什么?

鸟儿唱完了歌,又对着灯火看,它在想什么?

这两个问题的抛出,会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思维空间,将朗读、想象、补白融为一体。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一步步加深,尤其是这两个“看”字的想象说话,是“生本对话”的进一步提升,也使作品潜在的含义、教师所理解的含义和学生所能接受的含义这三者之间有机融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的自由王国,而不是教师思想的橱窗。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更使学生感受到了鸟内心的忧伤以及对大树的怀念,让学生的心灵真正进入“道是无晴却有晴”之境界。

三.余音绕梁悟“空白”——“于无声处听惊雷”

结尾是一堂课的“终曲”,教师更要善于针对课堂实际,设置合适、恰当空白,让学生回顾与升华所学知识,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渴求心理。学完课文后可留下空白:

鸟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你想对鸟、树、作者、人们、自己……说些什么?

这样,课前课后自始至终,引导学生思考、体会鸟对树真挚的情谊,把学习看作是一个系统连续的过程。课已结束,而学生的思维活动却在持续,一曲弹罢,绕梁三日不绝,这是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既培养学生的评判意识,跳出课文去审视,引发学生与各种角色进行多向对话,又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课文潜在含义。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把更广阔的创造空间留给课外。

总之,“空白”是小学语文课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有机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既要留下教学空白,又要利用好艺术空白,做到实处含虚,虚处探实,开启学生智慧,开发学生潜能,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创新思维,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效果。

李小平,魏世英,教师,现居甘肃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