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论语·侍坐章》教学案例
杂志文章正文
《论语·侍坐章》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33        返回列表

【案例背景】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经常为文言文的魅力所折服,精准的用词、简练的行文、深邃的思想、恢弘的气势常常让我情不自禁沉醉其中。但在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对于文言文有着和我截然不同的态度,学生不爱学文言文,认为文言文很难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细细想来,我也很能理解学生的这些想法。学生从小到大是在白话文的环境下成长的,他们听到的、看到的都是白话文。随着网络的普及,他们对新兴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络语言更敏感,更容易接受。现在中专学生本身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何提高他们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改变文言文教学的效果是一件十分棘手和令人苦恼的事情,教学中常会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近年来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有时就感受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案例描述】

随着期末的临近,语文教学内容也进入了文言文单元。在准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课的时候,我的眼前就浮现出这样的场景:课堂上,老师费力地讲,学生茫然地听,气氛沉闷。这样的场景在不少语文老师的课堂上出现过,也包括我的。怎么办?是重蹈覆辙还是做个改变?我在心里做了一个选择。

设计任务阶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中职一年级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古文,2课时完成教学。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开发生成,将教学目标转化为一个个任务,包括:

单一任务:搜集资料,整理出关于孔子和《论语》的介绍;课前通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读音问题,对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做记号。

梯次任务:能够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说出四位弟子各自的志向;能够从四人的回答中去把握各自的人物性格;孔子是如何看待弟子的志向的?

综合任务:你是如何看待孔子的治国理想的?你的理想是什么?

展示、完成任务阶段

单一任务的解决过程没有遇到过多的障碍。借助课文注释和学校语文教研室编写的校本教材《晨音》,学生对孔子、《论语》已经较为了解,通过竞答奖励的方式来让学生背诵孔子的经典名言效果也很不错。在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程度时,我根据任务的难度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完成,这样既顾及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考察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和态度。

梯次任务的展示完成阶段我采用了“情景模拟法”。我扮演孔子的角色,负责“问志”,每一小组代表一个弟子,负责“言志”。为了让学生进入情景,我要求学生体会一下各人回答时的语气语调,做了一次分角色朗读。读完之后,师生问答开始了。我趁热打铁说:“现在请你就把自己当成子路,冉有,公西华或曾皙,回想一下刚才自己的回答,为什么会这样讲,和自己的性格有关吗?”分演子路那组的一个学生就首先说:“子路是个性格急率的人,老师问完他第一个回答。‘率尔’这个词说明了这一点。”我莞尔一笑说:“看来子路的性格传染了你”。学生们都笑起来了。在这位学生的带动下,其他三组都不甘示弱者站起来回答问题。冉有很谦虚、公西华很含蓄,这两点学生很快能分析出。前三人的政治理想“强国”、“富民”、“礼教”也很快就提炼出来。难点集中在了曾皙身上。他的回答的确“异乎三子者之撰”,好像有些答非所问了,该如何理解他的志向呢?班级里出现了冷场,但我不着急回答,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了一会儿,有个学生小声地说“去春游很开心的,他想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我顺势追问:“什么样的社会才会让人们过着这样的生活呢?”立马有人说了“天下太平,才能安居乐业。”挺机灵的学生,我心里暗自赞叹。接着再问:“当时他们所处的时代具备这样的条件吗?”“当然没有”学生齐声回答。“那这样的生活存在于哪里?”学生经我这一问,思路打开了,理解了这是一种理想的境界。有人还打趣地说,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我也生发开去,告诉学生,追求这样一种理想中的大同世界不仅仅是孔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近代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莫尔的乌托邦都是人类对美好的、人人平等的、没有压迫的世界的向往。

难关攻克后,学生们又将注意力放在了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孔子评志。这个部分让学生很容易产生一个错觉,就是孔子会厚此薄彼,他嘲笑子路,夸奖冉有,力推公西华,最认同曾皙。孔子评志也是本文的另一个难点,没有教师的提点,学生是难以理解的。于是我开门见山告诉学生对“为国以礼”这句话的理解是关键,但另一方面,因为这个问题牵涉到了对孔子礼学思想的一个较深层次的理解,我认为课堂上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向学生做过多过深的解释,所以,我简略分析了孔子对四弟子所说的“志”都是肯定的, 没有厚此薄彼的倾向,他的“哂由”、“与点”和文末的两问两答都是从“礼”的角度来评判的。孔子不仅是在启发弟子们“言志”, 而且是在用一条标尺来审视弟子们的“言志”, 这条标尺就是“礼教”。在孔子看来, 谈治理国政, 就要讲礼治。子路的发言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而且言词中缺乏礼让、谦逊的态度, 所以笑了笑。曾皙的一番述志言词, 最符合孔子礼教的尺度, 所以喟然赞叹。至于冉有和公西华,谈的也是治国安邦的志向,但因为他们都谈到了礼,也是深得孔子之意。

综合任务是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它融材料的收集和处理、问题的分析和概括、文字的组织和表达于一体。从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看,由于受知识、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他们对孔子的理想很难有一个明晰的表述,总体回答效果不太理想。但在谈及自己的理想时,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说上几句,而且大都比较切合实际。

任务评价阶段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及完成任务后,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和教师的及时点评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口头评价和记实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立刻进行点评,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于抽查、提问、竞赛,我采用课代表记分方式来体现他们平时的努力。而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一般难以在课堂上实时体现,我采用了每课一评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交流、总结和反思。

归纳总结阶段

一节课或一单元结束时的教师的归纳总结也是必要的。通过这个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的旧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如文言文单元结束后,引导学生将出现在若干篇课文里的同一个字词找出,掌握一词多义现象;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总之,教师要在学生的知识建构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案例反思】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任务驱动型”的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环节:教学分析——任务设计——任务展示——任务完成——效果评价——任务归总,这几个环节既可以在一节课上体现,也可以在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上体现。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于:任务明确、目标设定,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减少了依赖老师的懒散思想;成功完成任务后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由于任务的完成过程就是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因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任务完成过程需要收集信息、分析比较、总结交流,团队合作也必不可少,因此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也是有一定培养的。同时教学中也存在以下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自我约束力对任务的完成有较大影响,教学过程中存在两级分化现象;学生受自身能力限制,在对任务的理解、任务的分析和完成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障碍,教师并不能够做到有针对性的一一指导;很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仍习惯于老师的传授为主,不习惯自主完成任务。

从教师的角度看,课堂教学的活力显著增强,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明显增多,课堂生成考验和锻炼着教师智慧;培养了课堂的民主氛围,师生的共同探讨也拉进了彼此之间的心灵距离;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促进作用。但在运用过程中,我也感到任务设计有一定难度,如任务设计中内容的确定,难度的把握,任务链的坡度;同时一个既有利于过程又有利于结果的任务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个难点;课堂教学时间不充分,因为课堂上要做到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完成任务,又要保证正常的教学进度,难度真是不小。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任何一次课堂都不会是完美的。正是因为有不足,有缺憾,我们才更有不断努力的价值和动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困惑与欣喜将永远伴随着我的教学生涯。

鲍艳,浙江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