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突破仿写ABC
杂志文章正文
突破仿写ABC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5        返回列表

仿写是小型的写作练习,素有“小作文”之称:它要求我们在极为有限的字数内尽情展示同学们的才情,张扬仿写者的个性。认认真真地进行仿写训练,一则可以提高我们解答此类题目的能力,再则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顺便可以进行思维训练。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训练中我们教给学生这样的解题决策:1.审清题干。理清题干的隐性和显性要求,明确题目所限定的条件要求,包括隐含信息,感情基调;辨明有无字数限制,有没有提供材料,有没有暗示情境。2.吃透例句。对例句的准确解读是仿写成功的关键。仿写主要是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考查。做题时要仔细审查所给例句的外在形式(句式、修辞、附加成分、主干等),理解所给例句的内容,明确仿写内容。搞清例句内容是要说明事物,还是要抒发感情,抑或要阐明事理,例句本身内容有没有先后关系、主次之分、递进之意、因果之联系等等。如果有仿写的句子除了形式上和例句相同外,内容也应保持一致,做到形神兼备。找全仿写点是仿写成功的第一保证。3.联想选材。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历史典故、诗文名篇、哲理名言、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展开发散思维,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编织百花齐放的内容,力争充分施展自己的创造潜能。4.完美表达。推敲词语与讲究意趣并重。动手写句子时,遣词造句很重要,语言要吸引人,除了讲究句式和修辞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趣,有格调,有情趣,有内涵,有思想性,否则读来枯燥乏味。写出句子后,要马上对它进行“体检”。调整和修饰语言,从整体上(逻辑关系,句式特点等)和局部上(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等)作细微的改动。

想方设法,我们让学生爱上仿写,注重创新。随时随地,我们讲注重仿写的N个理由。

理由之一:练仿写可以提高多种能力。仿写题属于“语言的运用与表达”题。这种题型非常直观地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品质,考查学生的摹仿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仿写看似简单,其实得分率并不高。高度重视并全力突破仿写,自然可以提高多种能力。训练仿写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联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将仿写进行到底,而且应是常规化、习惯化、自觉化地进行,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又快又好地解决此类题目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叙事论理、形象描绘、抒情言志、巧妙构思的能力。练好仿写,还对我们做其他开放性题目大有帮助。

理由之二:可以带动阅读。有相当一部分的仿写出自优美文章,比如:“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B是两颗联结在一起的心,是友谊。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这一仿写出自张伟明的《青春的符号》。07仙桃的“若要有明亮的眼睛,请多看到别人的长处;若要有姣好的面容,请多展露真诚的微笑……”出自《真正的优雅》。10泰安的“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翰,仍然是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翰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出自汪国真的《我喜欢出发》。追本溯源,阅读一定会被带活。

理由之三:可以促进写作。要知道,中考高考仿写题是专家精心设计、精心锤炼的结晶。有的仿写堪称语言艺术的精品,甚至可谓经典。欣赏仿写,可令眼高;练习仿写,可令手高。仿写既然可以从文章中来,当然也可以回文章中去。将仿写句子扩展为仿写整篇,善于旧瓶新酒,辅以移花接木,不愁写不出美文,而有的考生就知道借用优美的仿写句来美化自己的作文,使开头、结尾、描写精美化,平添一些亮点。

仿写要自觉化、经常化、精品化,要讲仿写进行到底。为给学生以最有力的支持,按以下四个标准:“A.生命的意义 理性的光芒,B.奋斗的欢乐 情感的涟漪,C.人物的面目 传神的写照,D.自然的启示 灵光的闪现”,我们精心编选仿写题,采取做、讲、背、抄、考的方式高调处理。

仿写已然是中考以及高考语文的保留题型,渐成为一大亮点。“大语文观”要求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用鲜活的心灵去感受世界。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露珠的晶莹剔透,晚霞的辉煌迷人……化入心中,流入笔端,即成为美妙动人的文字。有了关注万物,珍爱生命的热情,学会文情并茂地描写生活,辅之以广泛的阅读——读好书,读美文,再通过必要的语言训练,就不愁写不出令人拍案叫绝的文字。仿写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使同学们的创意和才情有了更多的表现空间,让我们仿出一片五彩斑斓的美丽天地吧!

罗国安,教师,现居湖北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