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写作教学与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杂志文章正文
写作教学与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9        返回列表

新课标、新教材为师生教学活动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教师应准确把握其理念,在作文教学中融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养成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一、在自主中创新。自主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最基础的学习方式。学生不能自主学习,就谈不上合作和探究。自主写作的前提是要做好自主积累。学生要准备好两个写作积累本。一本是按照老师指定的系列积累,另一本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的个性化积累。语文新课标崇尚个性,重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提倡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些自由的空间。学生有了丰厚的文学积淀、情感积淀,老师便可以鼓励其进行自主创作。知识只有在运用中才能生成能力。学生在自主创作中不仅可以提高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创新能力,并且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古人云:“文不惮改。”一篇好的文章常常是反复修改的结果。但自主修改在学生那里,既是“盲区”又是“难关”。学生最怵修改自己的文章,主要是“改不动”。其原因与其说是没有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不如说是缺乏认识和修改自己文章的能力。所以自主创作完成之后,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寻找自己作品的瑕疵,可以向名家名篇“取经”,也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自主修改完成之后,老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及时把自己的心得写成“作文探究笔记”。只要细心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拥有一套自己的写作“真经”。

二、在合作中融合。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人肚里一条计,三人肚里一本戏”。语文老师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作文上的有意识合作能使其互通有无,集思广益,融合众人之长。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进行合作积累:课前多组织一些活动,如“课前五分钟演讲”“作文复述”“素材大比拼”“晒晒我的积累本”“课前诗歌朗诵”等。在活动中学生交流了思想和积累成果,广泛地积累了作文素材。可以进行合作创作:在个人创作之余,也可以让学生偶尔合作几篇文章。布置作文题目之后,可以让学生围绕“审题立意”“文体确立”“素材选择”“亮点设计”“布局谋篇”等环节展开讨论,最后小组统一意见,组织成篇。偶尔为之,学生对这一形式充满新鲜感,兴趣的提高也有助于灵感的激发。可以进行合作评改:合作方式本身就具有互动性、互补性、互助性、自主性和评价性。运用这一功能进行作文教学,其功效极大,既能提高学生的评判能力、审美能力,也能融合他人之长,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丰富写作技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进行合作探究:针对合作评议中出现的问题,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总结出一定的写作技巧和规律。当然这里的合作不仅仅局限于学生间的小组合作,也可以是师生间的合作,或者是家长与学生间的合作。

合作学习不仅带来资源、智慧的共享,更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主动地自我展现,使合作过程远远不止是一个认识过程,同时还是口语交际、审美、鉴赏等方面的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在探究中升华。所谓“探究”即探索研究。在探究中把知识升华成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查找资料、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善于总结综合的能力。对于作文训练,学生的探究体现在为写好作文而进行的阅读美文的赏析中,贯穿于作文构思设计的始末,也存在于为修改作文而进行的反思中。好的文章很多,但如果浮光掠影地看,恐怕作用不大。面对美文,学生应该进行细致地赏析、探究。词语句子的揣摩、情感意境的发掘、布局谋篇的设计,都值得探究。而构思成文以及修改的过程更需要探究。写作是一个思维运作的过程,它要求人的头脑高速运转。开动脑筋,在记忆的宝库中提取信息,搜索好的作文素材,用精巧的构思使其组合起来,然后再用优美的贴切的语句表达出来。整个写作过程,都需要探究。而且文章不厌其改,如何修改,精益求精,都需要认真思考、斟酌,这都是探究的过程。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好探究的着眼点。首先,抓“焦灼点”以点拨。“焦灼点”就是学生普遍表现的思维反映的空白点、感情共鸣的模糊点、语言表达的困顿点等。教师可以在布置作文训练范围之后,或在学生自主选择练笔内容之后,收集学生构思纲要,提取“焦灼点”进行适当点拨,而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其次,抓增长点以激活。增长点是学生个别存在的中心确立的短路点、内容展开的分支点、形式构建的断裂点等。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发现学生想到了但想不深,说出了但说不全时,应指导学生将短浅引向深远,将内敛拨向辐射,将断续延向对接。

黄丽炎,教师,现居山东蒙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