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语文实践是学生习作的原动力
杂志文章正文
语文实践是学生习作的原动力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3        返回列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在活动中学会观察、思考、想象、积累、表达。由此看出,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习作的原动力。

一.亲身实践,丰富习作储备

语文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习作能力也是从实践中锻炼形成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不失时机地创设实践的机会,学生就能获得生活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提高习作的储备量,从而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一的训练要求是表达自己认识的一个人或做过的一件事。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回家给家长做一件事。次日,我让学生汇报做了什么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说得具体些。孩子们有的打扫了卫生,重点说出了怎样清理床下的灰尘的;有的给妈妈洗脚,怎样搓脚;其中有一名同学回家后帮妈妈洗青菜,遇到了一条大青虫。那位同学在《遭遇大青虫》中写道:“突然,我的指尖触摸倒一小团软乎乎的东西。‘呀!’我缩回了手,吓得惊叫起来,身上也起了一层鸡皮疙瘩。我定睛一瞧,原来是一条大青虫!它正一伸一缩着身子忙着逃跑呢!‘哪里逃?我来也!’可是,我又不敢伸手去抓它。怎么办呢?这时,妈妈走了过来,她看到这种情形,递给我一只筷子。我拿起妈妈赞助的‘武器’,伸向大青虫,轻轻一拨,嘿!那青虫就被我挑出了水面。我将它狠狠地摔进了垃圾篓里,不一会,它就动弹不得了。”学生刚学习作,就能写出这样精彩的语段,其原动力就是学生的亲身实践。

二.课内探究,习得写作方法

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之作,比如苏教版教材中的《第一次抱母亲》《爱如茉莉》中的细节描写,《我和祖父的园子》中的借物抒情的写法,都是很好的教学实例。我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我抓住“我左手揽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揽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朝后摔倒。”“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这两细节反复揣摩,引导学生品味、感悟儿子的愧疚、感激,感受母爱的伟大与崇高。学生也从课堂探究中揣摩到生动含蓄的细节描写是打动人心的重要因素。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后延伸练笔:学习《苹果里的五角星》中小男孩的创新做法,告诉妈妈你很爱她,并用行动表示一下,将这一细节写下来。有学生写道:“我到家后自己刻录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听到楼道上传来妈妈‘笃笃笃’的脚步声时,开始循环播放。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我打开门,拥抱着妈妈,轻轻说出:‘妈妈,我爱你!’”另一位心思乖巧的孩子写道:“到家后,我立即给妈妈放好了按摩椅,在上面加了层薄被子,在椅子旁边倒了杯开水。在妈妈舒服地躺在椅子上时,我靠近她的耳畔,柔声说道:‘妈妈,我爱你!’妈妈的眼里立刻汪起了两泓清泉……”这样的语文实践,学生既习得了写作的方法,又表达了深深的情感。

三.创新实践,收获习作喜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习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想象的过程。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实践,沉浸在富有创造性的语文实践和写作活动中,就能写出富有新意的好文章。阳春三月,我带学生到广场上放风筝,看着天上五颜六色的风筝,我引导学生想象它们之间可能发生的故事,会说什么话,会做什么动作,有什么表情和心理活动。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把想象的内容具体地讲出来,共同编写故事。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学习,使想象更充实、更完善。这样的创新实践活动,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有位学生回来后兴趣盎然地写下了《风筝争霸赛》。其中有这样有趣的描写:

“风速火箭”飞得老高,望着下面的“喜洋洋”,得意洋洋地说:“哈哈,第一名非我莫属!我肯定能成为‘镇山之宝’!我的主人大象泰山可有面子喽!”

……

这时候,狐狸聪聪从口袋里掏出遥控器,按了一下红色按钮,“机器人V2”以流星划过天空的速度上了天,超过了“喜洋洋”,追上了“风速火箭”,一眨眼,就飞得无影无踪了。“喜洋洋”和“风速火箭”立刻傻了眼。

这样的创新作文,无论从词语、句式,还是语气、语调都具有儿童的特征,是童心之言、童真之言、童趣之言、童性之言。习作成为儿童表情达意、书写真我、洋溢灵性、激发悟性、张扬个性的生命活动。作为语文实践的亲身参与者,学生也收获着创新习作的喜悦。

唐红兰,教师,现居江苏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