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作文评语的创新
杂志文章正文
作文评语的创新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36        返回列表

如何写作文评语,似乎是一个不值得探讨的问题,然而在实际作文教学中,评语的作用却不容忽视。本人现就自己的教学实验谈两点体会。

一.作文评语的撰写原则

1.鼓励性原则。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是最好的方法。再不好的学生作文我们都不能“一棍子打死”,把学生的作文说得一无是处,甚至干脆不加任何评论,这样做只会浇灭学生的创作热情之火,下一次也许学生就不愿意再提笔写作文了。作文评语应多鼓励,多给学生一点“掌声”,让学生从老师的评语中看到自己的能力,体会老师的真诚,培养出自信,产生再创造的欲望,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逐渐地得到进步。

2.情感性原则。没有真诚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们要求学生写作文要抒发真情实感,不可能自己在评价学生作文的时候却不调动自己的感情。学生通过一次次作文,向我们敞开了一个个广阔的世界,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教师千万不能用数学思维看待学生的作文,作文是学生心灵的独白,学生在向老师“掏心掏肺”地倾诉的时候,他也希望得到教师最为真情的评价。只有当师生之间的感情“场”相互交融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发挥出最高的效力。

3.文采性原则。俗语说得好,“名师出高徒”。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向师性是很强的,如果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能做到出口成章,文采斐然,但在作文评语中却干瘪无味,那学生是无法信服教师的写作水平的。如果学生都觉得老师的写作水平很差,后果是不难想象的。教师的评语不要板着脸孔,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应该力求生动形象,走向丰富多彩,充分展现语言文字的魅力。文采飞扬的作文评语就能让学生感觉眼前一亮,心旷神怡,学生就会刻意地模仿、借鉴和欣赏,就能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4.趣味性原则。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师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我们做语文教师的都有这样的经历,每每读到学生幽默风趣的作文,我们往往会开怀大笑,身心愉悦。换一个角度想,要是学生看到我们老师一反常态、颇具幽默风趣的评语,那他们肯定会得到更大的快乐(因为我们老师在上课时一般都是不幽默风趣的),如果学生能在快乐中写作,或者说能从写作中得到快乐,那结果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在撰写评语的时候,有时不防来“幽”学生一“默”,让学生也笑一笑。

二.作文评语的创新

1、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势,废除以往的套话、废话,运用富有朝气、具有亲和力、带有创造性的语言,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在下评语时的语言表述要有分析、有综合,即要指出在什么位置的用词、造句、伏笔、照应等处理得好,其好处是什么。如果给习作的评价是论点明确,可在作文本的右边附近旁批:“这个句子点明了中心,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全文,好!”如果有一组排比句用得好,可这样旁批:“排比句如水出峡谷,浩浩荡荡,颇见气势。”再如,教师发现学生的习作多处不通顺时,就不能光写个“语句不通”了事,而应具体指出语病的根源,属于何种语病,应如何避免。教师要像再世华佗一样,开出“对症良方”来。

2、俄国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认为“兴趣是一切学习动力的源泉”。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技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又有古人说:“数子之过,不如奖其一长。”中学生正处在快速成长阶段,从生活体验到写作技巧都远不够成熟,所以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而要善于从选材到结构、从内容到表达,从言行到思想等方面去挖掘其作文的闪光点,并在评语中对其优点进行充分肯定,让学生感受被肯定的喜悦,并有望把这种良好的情绪迁移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激发其学习的信心、写作的兴趣甚至是对人生的希望。对于那些学习困难、自信心不足的弱势群体,教师更要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指责,千万不能讽刺挖苦。

3、本着鼓励性原则,哪怕是再不好的学生习作,我们教师也要尽可能地找出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真诚恰当的肯定,对于学生作文,我们要善于“无中生有”,有时即使是大海淘金般的搜索也要从中找出可圈可点之处。

当然,作文评语创新肯定是法无定法,我的这篇短文也不过是抛砖引玉,但据我的实践,自从我的作文评语创新之后,学生写作文的信心增强了,学生热爱写作的兴趣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也增强了,但我相信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精心建构属于自己的作文创新评价艺术,让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迸发出创新的激情与活力。

李春艳,教师,现居山东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