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探讨
杂志文章正文
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8        返回列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在当今的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以多媒体网络教育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在网络环境中,以其教学信息呈现的多媒体化,教学信息储存的大容量,以及学习资源独特的共享功能等优势,在近年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把网络与苏教版的高中语文课本充分的结合起来,构建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十分必要。

一.网络环境下构建高中语文创新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1、创新教学的核心思想

创新教学,通过创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奥妙,在这当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

例如: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向青春举杯”之《设计未来》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给学生放一些伟人人生简介短片,用来启发学生为下文做导入。在文章中马克思以十七岁的年龄谈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若干原则,以及自己职业选择的初步方向,让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能够说出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初步拟定自己的人生规划,并以此不断激励自己奋发向上。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收集自己的人生格言,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一个详细的规划,以幻灯片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学生是这节课的主角,让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只是听众。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积极地与他人交流,为自己的人生做出规划,以达到教学目的。

2、课堂教学模式革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也逐渐地进行着革新。为学生提供一种轻松、自由、愉快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接受知识,让他们把以前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转换为愉悦有趣的人生经历。当然,在这种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进行角色转换,转换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向导”和“教练”。

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的《雷雨》一课,可以让学生先收集曹禺及《雷雨》相关资料,了解戏剧的特点。在课堂上老师可以为大家播放一段《雷雨》的电影片段,让大家感受一下文中主人公的人物特点。随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从品味个性化语言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把握人物性格,提高学生戏剧鉴赏能力。利用多媒体片段分析人物内心特点,让学生更多地从人性化层面解读文本,培养人文情怀。可以组织学生自演话剧,以话剧的形式在课堂中展示,让学生在角色中体验人物的特点,把课堂丰富起来,使乏味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有趣的人生经历。

二.网络环境下高中语文创新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师在构造创新教学模式中,应该依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划分不同的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确定教学内容,不要总依据教材,应该联系实际进行教学。不唯书本知识,要强调方法的学习。并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发展是主体的主动行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注意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开放特点,放手让学生个体自主学习。

2、合作、互动原则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是师生交流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网络的出现让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他们可以利于网络,学习到书本上学不到知识,大大丰富了视野。现代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互相交流和讨论的互动过程,因为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有利于增加自身的知识水平,有利于激发自身的学习动力。每个学生的思维都不同,通过相互的交流和讨论,有利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交流,丰富自己的阅历,提高对问题的认知水平。

3、学科性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学模式来自于教师的自身的经验归纳。一般地说,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借鉴和推广。因此,有必要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将经验型“模式”提升、构建为科学的、概括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的学科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模式是否符合学科特点。第二、教学要求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第三、教学内容应该新颖,难度适宜,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和讨论。第四、所设的问题情境应在学生的兴趣上设立,让学生能感兴趣,从而在兴趣的驱使下解决问题。

陈益娥,教师,现居江苏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