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对中国古代诗歌的教学思考
杂志文章正文
对中国古代诗歌的教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5        返回列表

李丽华

进入语文选修课学习,接触的教材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学容量大,内容多,课时紧,任务重,成为新课改给我们出的一大难题。

《考试大纲》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列为高考必考内容,以必考内容的形式来反映选修的内容。《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就从“选修”变成了“必修”。那么应如何处理教材,如何有效合理地完成教学呢?

我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下面就“诗歌之部”这方面内容谈一些不成熟的做法。

教学中要有整体意识,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高中课程教学的整体意识。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是紧密联系但又有区别的。选修课的开设,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课,必修课程注重基础,而选修课程就必须体现出其在基础之上的能力的拓展与提高,在目标训练和能力要求的层级上还是有所区别,不能是老师作为决策者强加于学生的选择。

二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整体意识。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一直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紧密相关。每个时代,诗坛都涌现出众多的诗人和优美、感人的作品。在教学时可首先借助教材《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历程,漫步在诗歌的历史画廊中。

三是单元教学中“授之以渔”的整体意识。入选篇目很多,可编者在选篇入书时还是有一个整体构思的,那就是分单元编辑。诗歌散文各有三个单元,而每个单元都各有训练的侧重点。从高中生实际水平出发,对于诗歌部分,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三方面入手,从探究诗歌的旨意、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声韵三方面抓住跟诗歌本质属性相关的要点,以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所以,既然课本是按单元编排的,那么教学过程中也必须体现单元的特点,每个单元只突出一个训练的重点。

比如第一单元,它的训练重点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主要学习如何理解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在自主学习《书愤》时,可以由“愤”入手,思考作者为何而“愤”。而要了解这背后的原因,只要我们翻开陆游的人生履历,深入探究他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时代环境,走进作者的心灵,可以发现此诗是作者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此时年已六十二岁,被黜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内心的郁愤之情自然明了于心。

教学中还要有局部意识。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训练重点,每个单元内部编排也很有特色。单元分为“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功能各有不同。“赏析指导”部分是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赏析示例”从该单元所提出的学习角度进行分析,带有举例示范性质,举一篇而概全章;而“自主赏析”围绕该单元的学习内容,提供阅读鉴赏的作品;“推荐作品”则是与本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补充材料,供课外阅读之用。明确了这每个局部的特点,老师不必为了“宁可错讲一万,不可漏掉一篇”而篇篇讲到,只要抓好示例,解剖一篇,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就行了。在处理每个局部内容时,老师要懂得“放手”,尤其是在学习“自主赏析”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读,让学生自己上台讲课。比如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在讲解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告诉学生品读诗歌从“景”入手,缘“景”明“情”的方法。此单元“自主赏析”及推荐作品部分的诗歌让学生自主学习。具体方法是:其一,根据自己的喜好分组确定所讲诗歌;其二,给一个星期的时间分小组收集资料;其三,抽签决定讲解人。学生自主学习,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兴趣很高。对资料的掌握和运用到位,资料来源也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授课和听课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那些讲课的同学迈过了“胆怯”这个坎,自信心也得到了锻炼。这样处理教材的方式使老师以参与融入“自主赏析”的课堂之中,充当气氛调解员和迷津引路人,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真理的火花。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课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挑战。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思考、创新、提高,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步入一个新境界,完成时代交给我们的光荣使命。

李丽华,教师,现居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