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提高点字盲文摸读速效的策略
杂志文章正文
提高点字盲文摸读速效的策略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3        返回列表

吴熹华

盲文又称点字,国际通用的点字由六个凸起的圆点为基础构成,是专供盲人摸读、书写的文字符号。六点制盲文的6个点,在纸面上有的凸起,有的不凸起,形成63种变化。汉语盲文一般采用声韵双拼制。

盲生到了高年级,初读一篇课文,他们的朗读速度和正确率还明显低于明眼学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盲文本身的缺陷是一个重要原因。

一.盲文的缺陷

1、盲文的结构形式使摸读容易出现错误

盲文点与点之间距离狭小,盲生不容易正确迅速地识别。盲生朗读的时候如果不能正确地识别点位,就不能正确地辨别音节的声母和韵母,音节就读错了。如盲文音节“fū”,如果盲文音节中声母的第二点没被识别,这个盲文音节就被错读成了拼音“cū”。

现行盲文于1953年由教育部公布,在中国大陆地区推广。现行盲文读物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的三方盲文,而现行盲文出版物中,为了减省篇幅,大约只有5%的音节加声调,盲生在朗读时只能猜测声调,这就容易造成读音的错误。如盲文音节(hui yi)没加声调,是指(huíyì回忆)呢,还是指(huǐyì悔意)呢?

2、现行盲文的同音现象导致盲生对字、词、句、段不能准确把握

现行盲文是拼音文字,拼音仅是汉字的中介,必须把盲文转换成有意义的文字才能理解其含义。而汉字同音的字词非常多,即使盲生正确读出声母和韵母,有时也不能正确转换出有意义的文字,如“植物”的盲文音节即拼音(zhí wù),读到时应怎样理解呢?是“植物”,还是“职务”?

盲生如果不能辨清盲点,辨别盲文字词,直接表现出的就是不能把整个句子读通顺,也不能理解句子。例如盲文句子(ta you wu xiang dou fu gan。)是理解成“他有五香豆腐干”,还是“他有五箱豆腐干”,盲生还要联系上下文来确定。

盲生在朗读盲文时经常读错字词,读破句子,特别是在朗读古文时,由于古文单音节居多,错误就更多了。点字盲文的缺陷直接导致了盲生初读文本速度慢、效率低。

二.提高盲生摸读盲文速效的策略

现行盲文本身的缺陷,需要广大盲生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中想办法克服,让盲生学会快速、正确地朗读盲文。

我们采用了一些朗读策略来提高盲生摸读盲文的速度和效率。

1、浏览式朗读

浏览式朗读要求盲生快速阅读文章,重点训练盲生朗读盲文要快,不要求每字每句都清楚地读出声,也不要求全面理解文章内容,只要求能掌握文章重点内容,能大概说出文章的内容梗概。这种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要克服盲生已经形成的朗读盲文速度慢的惯性思维,让盲生树立阅读盲文也能读快的信心,同时训练学生的触觉敏感性。

2、问题式朗读

问题式朗读是指在朗读一篇文章前,明确朗读后必须回答的问题,或要求朗读后必须提出问题,让盲生带着问题朗读,边朗读边思考的朗读方法。只有朗读目的明确,学生朗读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为解决问题,他们或反复朗读文本,仔细体会文本;或跳读文章段落,直到找到相应段落,最终发现相应问题的答案,或提出发现的问题。这种方法让盲生朗读文本时有针对性,读得细,读得深。

3、主题式朗读

主题式朗读是指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朗诵、阅读等活动的方法。这种策略强调用活动和竞赛来激发盲生朗读盲文的热情,在主题活动中提高盲生的摸读能力,锻炼盲生的摸读意志力。我们开展“触摸经典,诵读雅文”活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学生将被推荐与普校学生共同比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激情。在寒冷的雪天,还组织学生开展“阅读白雪,亲近自然”的活动,用他们自己的双手触摸树叶上的雪花,在操场堆雪人,打雪仗。学生们玩得很开心,其实这是有意安排的锻炼盲生手指耐寒力的活动。天气的冷和热会影响盲生手指的触摸,在冷(或热)的环境下训练盲生手指,也会提高其手指感觉的灵敏性。

4、个性化朗读

高年级的学生在进行盲文朗读时,我们要尊重盲生的的个性化朗读方式。有的学生喜欢高声朗读。有的学生喜欢低声吟诵,有的学生喜欢静静地坐在操场一角默看,有的学生喜欢在走廊上大声朗读,对这些已经形成的没有好坏之分的朗读习惯要尊重,并且还要注意发挥他们各自的个性化朗读特长。朗读声音大的学生让其朗读气势高昂的诗歌,甜声细语的学生让其朗读情意绵绵的散文,用其所长,促进其朗读水平的提高。

运用朗读策略,进行针对性训练,能提高盲生朗读盲文的速度和效率。

吴熹华,教师,现居江苏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