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构建农村职中快乐语文教学模式探索
杂志文章正文
构建农村职中快乐语文教学模式探索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1        返回列表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学习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当前我国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打造“快乐语文,快乐课堂”对当前农村职中的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职中语文教学现状

职中旨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职中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发展中更新和完善教学模式,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但当前我国农村职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力度和进程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语文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作者根据多年的职中语文教学实践来看,学生整体的语文基础较差,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目的在理解方面存在严重的偏差。很多人认为学习语文没有实际用途,学习也是出于父母的要求。

第二,教学内容与专业脱节。职中学生毕业后找工作要写自荐信、应聘信,面试时还要会大方、灵活应答;与人生意合作还得会拟定合同;当技工师傅要能看图纸说明书;当文秘人员要能写会议记录。而教材中的类似《简笔与繁笔》、《红毛线,蓝毛线》、《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这类的文章以及过多的文言文阅读,让我们看到职中语文教学的教材大多以语文知识传授为主,固守于学科本身,与专业的衔接不够紧密,与学生的需求脱节,而本来基础就不好的中职生很难对其产生学习兴趣,更难将其学好。

第三,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后。当前职中教学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对语文教学往往缺乏应有的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职中语文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和大纲,缺乏对职中学生的特点充分了解,没有充分将职中教育的特点与学生的未来需求和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低下。从我校的大部分老师的人生经历来看,他们都是从普通中学到大学,毕业后就来到职业中学的,接受的教育方式都是普通中学的那一套,但是我们很明显地看到当年我们受用的教学方法现在在职中学生的身上根本不起作用,如果照搬,看到的就是学生睡倒了,自己讲给自己听的尴尬情景。

二.农村职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当前农村职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从学生来看,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不到位和自身心理的障碍是主要原因。很多学生将语文学习看得很随意,认为语文是不需要深入学习的,而且与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另一个方面是职中学生由于基础差、对未来的期望不高、迫于外界的看法和压力等原因而缺乏足够的自信和积极的心态,从而导致其对语文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持排斥的态度。

第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对职中语文教学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滞后是影响职中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如果一个语文教师也否认语文的重要性而片面地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最后只能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盲目追求“空中楼阁”。职中语文教师脱离学生的实际开展语文教学,忽视学生的需求,教学方式陈旧和缺乏新意也是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第三,从学校和社会的角度来看,当前,社会和学校对职中教育的关注主要在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作为基本能力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但社会在用人的时候,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注重是最为关键和核心的。两者之间的重要程度的严重不对等,导致职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各种问题。

三.激发兴趣,培养情感,营造快乐学习的职中语文课堂

针对当前农村职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及问题,必须从多个角度采取有效的措施,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热爱并且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

第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专业技能是农村职中学生的必由之路,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这一根本需求来开展语文教学,力求将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在口语交际课上,我选择有梯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有种“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学习成就感,从简单的自我介绍开始,到情景交谈,再到进行班会课的主持尝试,后来的模拟招聘现场的应聘等,从不敢站上讲台说话,脸都通红,到主动扮演求职者,面对“招聘主管”对答如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一步步锻炼胆量,看着自己一点点的进步,不仅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还在不断锻炼的过程中培养起了自信心,学习效果也十分明显。同时,还要根据职中学生基础差的特点,采用正向肯定的沟通方式来开展教学,通过教师情感的认同来赢得学生的认可,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07财会1班的李玉霞同学就是在这个锻炼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她刚来到职中,连说话都不敢抬头面对着人,声音小得差点听不到,到后来站在国旗下讲话,参加校内演讲比赛获得二等奖,荣获东莞市“三好学生”称号。语文老师提高学生教学的参与度功夫往往是在课外,老师在课外应该花一定的时间来融入学生当中,从情感上成为学生的朋友,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第二、结合专业发展需要,突出语文教育的实用性。职中语文教学,既要注重语文基础能力,也要引入同专业相关教学内容,诸如应用文文写作等。在教学中加入具有操作性的内容,不仅符合职中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从被动、消极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学习。教材方面,我校选用的是人教版的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的教材。针对职中学生更需要学会如何做人,树立自信心,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通过和学生一起感悟文字,去重新认识自己,勇敢地面对困难,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10设计班的陈嘉乐是个老烟民,高一刚开学不到两个月,就被发现在学校厕所抽烟,当我向他了解当时情况时,他竟然理直气壮地向我撒谎说自己并没有抽烟,坚决不承认,被学校记大过处分。事后也被老师发现过在校外抽烟,在校内打架,上课讲话违纪等行为。因此,我在语文课堂上借《邮差费雷德》就“诚实守信”对学生展开教育,在《我很重要》一课中,教育学生懂得发现自己的优点等等,从《工作,从卖灯泡做起》中鼓励他们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战胜自己,并不时地以他为例子。之后,他在日记中写道,体育老师推荐他当全校的领操员,他一开始并不想去的,但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对大家,尤其是对他的鼓励,让他想尝试一下,试试挑战一下自己,后来,他真的越做越好,并且也担任班干部,组织每次班级团队活动,积极认真参与班级大扫除,他在不断地进步中。同时,加强学生应用文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通过练习便条、单据以及求职信和应聘书的写作,多进行即席发言、主持和演讲的锻炼。在写作课上,专门针对毛织设计班进行时装设计图的设计说明专题练习,既让学生锻炼文笔,又为高三毕业作品设计说明的写作做好充分准备。07毛织班的叶艳婷同学设计的毛织作品《两极之光》很美,但用文字表达其创意时却表述不清,词不达意,甚至连文句都不通,我让她在课堂上通过联想法,回顾自己的创作灵感来源、作品采用的材质、颜色搭配等方面的内容,先写出一些零星的句子,再用过渡性的词语将其连接起来成为一段美文。她在这一过程中写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该设计作品在舞台演绎的过程中,加上优美的文字说明,如虎添翼,最后获得“英伟杯”第七届中国(大朗)毛织服装设计大赛银奖。

第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真正实现“快乐语文”的教学。职中教师应该改善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提高学生上课的专注程度,结合丰富的情感体验来感染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态度,以渊博的语文知识传授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同时,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时事贯穿法、探究式教学法等多种方式的教学,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学生在不断参与和快乐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涵养。

我从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知道他们喜欢模仿新东西,现在不是流行“超女”、“快男”吗?它们在学生中很有市场。如果把“超女”、“快男”的PK、抢答、表演这些受学生欢迎的流行元素都引入自己的课堂中,建立一种勇敢、大方、活跃的群体气氛,效果会如何呢?通过表演加强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交际能力和自信心,继而让他们爱上语文课,又让他们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所以,我设计了“快乐语文”课堂活动,从班中抽签选出两人当主持人(全班每一个人都要当一次主持人),主持人就在课前准备老师布置下来的课文(两篇,一篇拟抢答题,一篇拟PK题),针对课文内容选出或拟定至少20道抢答题和10道PK题。另外选一位同学当公证员,以示公正,班上的其他同学被平均分成几组。抢答开始后,一位主持人读题,另一位主持人留意举手最快的同学,他将获得回答的权利,这位同学必须站出来回答问题,可以带书,但必须在五秒内开始做答,答对获得一个“√”,答错获得一个“×”,答错不得补答,并由其他组的同学抢答。答题结束后,哪个组答题最少,就成为PK的一组。(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回答对错,请公证员记录每组中每位同学的答题次数,PK的那一组中答题最少的5个人或者是没有答过题的同学就要进行组内PK。最后不答或错得最多的同学便成为了这堂课的“头号PK之星”,那么这位同学必须在下一次上课前表演一个节目。

为了每次活动的顺利进行,我和学生一起研究课文,一起讨论,回归课文,遵循“答案从课文来,降低问题的难度,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的原则,设计出这样的抢答题:如课文《论“入迷”》,1、文章第六自然段第六行中的“杜工部、温飞卿”,分别指的是谁?他们是哪个朝代的诗人?2、请表演文中第四自然段所描写的伧夫“入迷”情景。(要有丰富的表情,语言,动作,还要搞笑!) 而从《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设计出PK题:1、古时黑眼珠叫青眼,对人正视表示看得起就叫青眼相看,那么“垂青”表示什么?2、请告诉大家“债台高筑”这个成语得名的故事。

这样的“快乐语文”课堂活动每学期约开展5次。刚开始,一些同学不懂得控制场面,语言表达能力差,也有底下的同学喜欢起哄,甚至用一些挑衅的语言反对主持……看到主持人不知所措的样子,我会“从天而降”鼓励他们。而从一开始嘲笑表演同学到鼓励同学大胆上台,大家都跃跃欲试想上台表演,同学们的身体语言从僵硬拘谨到现在放得很开。活动过后,学生也反映,他们的确喜欢用新鲜的方式来上课,也喜欢竞争和表演,像这样上语文课,真的满足了他们的心理,有玩有笑,知识也学到了,在PK的时候,谁也不想丢脸,这样,有压力又刺激。表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这样的语文课,不再沉闷,大家都想去上!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地尝试这些方法,在尝试中努力改进不足。我的公开课灵活地运用以上的教学形式,获得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的一致好评;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07年10月刘婉婷等同学参加校际小品比赛获得二等奖;08年李玉茹、刘慧珊分获得学校“为祖国喝彩”演讲比赛二、三等奖,09年刘巧如同学获得东莞市中小学生书信比赛三等奖,10年刘嘉树、彭肖红分别获得学校第三届文化艺术节现场作文比赛二等奖和三等奖,11年刘嘉树获得学校“文曲星”杯现场作文比赛一等奖。

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科学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对语文学习的浓厚情感。坚持以“快乐语文,快乐课堂”的基本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才能促进农村职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曾颖,教师,现居广东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