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常用语气词在网络中的变体
杂志文章正文
常用语气词在网络中的变体
发布时间:2024-06-29        浏览次数:48        返回列表

为了弥补文字交流的缺陷、更准确地表情抒意,网民会使用一些卡通形象和心情符号来传递情绪,同时还会配合添加一些语气词,例如,最近比较流行的淘宝体,除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称呼“亲”外,还有一个无所不在的语气词“哦”,“包邮哦”、“好评哦”等,以亲切可爱的风格风行一时,令原本生硬冰冷的文字符号增添了一份亲切与温馨。

而同样一句话,加不加语气词,效果会有一定差别。例如:

①好,没问题。②好嘞,没问题。

①的应答中规中矩不温不火,②加了一个“嘞”字,不仅舒缓了语气,而且把对话人应答的轻松愉快劲儿直接呈现了出来,情感十分鲜明。

同一句话,加上不同的语气词,效果也有一定差别。例如:

①你喜欢她吗?②你喜欢她呀?③你喜欢她吧?

虽然都是表达疑问,但①单纯表疑问,②则略感吃惊,③则在疑问中含有半信半疑的揣测口气,并有要求证实的意味。

这里,语气词也叫语助词或语气助词,是指附着在句子末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某种情绪的词。现代汉语常用的语气词有“啊、吗、吧、呢、了、的”等六个。这些常用语气词在网络中往往有不同形式的变体,如读音变体、合音变体以及书写变体等。

读音变体既有因语流音变产生的语音变体,也有受方言影响产生的方音变体。其中,“呀、哇、哪”是语气词“啊”的语音变体。在语流中,由于受到前面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啊”的读音发生了变化。例如,当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u,或音节韵母是ao或iao时,“啊”读作“wa”,字形写作“哇”;当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时,“啊”读作“na”,写作“哪”;当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a、o(ao、iao除外)、e、ê、i 、ü时,读作“ya”,写作“呀”。受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啊”还可读作“nga”、“za”、“ra”等,但由于没有与之对应的汉字,所以仍然写作“啊”。

“哩、咧、唻、滴”等是典型的方言变体。对于方言区的人来说,在熟悉的朋友面前使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语气词,就像和对方面对面说方言一样亲切随意。例如:

“雪还没化呢!”——“雪还没化哩!”

“我来了。”——“我来咧。”

“你说呢?”——“你说唻?”

“是的。”——“是滴。”

与“呢、了、的”的正式和严肃相比,“哩、咧、唻、滴”几个语气词更加随意,有明显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口语化色彩。另外,把“的”说成“滴”,似乎带有一种娇滴滴的味道,多数女性偏爱使用。

合音变体是由于两个语气词连用连读产生的语音合并,如“嘞”是“了、唉”的合音,“啦”是“了、啊”的合音,“呗”是“吧、哎”的合音,“喽”是“了、噢”的合音。合音语气词,不仅把两个语气词的特点合二为一,而且令语言更显干净利索。例如:

①要求太高了!②要求太高噢!③要求太高喽!

③句“喽”字合并了①②句“了、噢”两个语气词的特点,感叹的语气显得更加强烈。

书写变体,有的是某些方言语气词本身没有固定写法而产生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煞(撒、唦、噻)”,是现代汉语方言使用范围较大的一个语气词,由于普通话没有这个语气词,所以各地的实际读音和记录形式并不相同,或读“sa”,或读“sha”,或读“sai”,比较常见的有“快来撒!”、“你吃不吃唦?”、“你问他煞。”,“我们坐车去噻!”,几种书写在网络中并存。

有的是为追求输入速度出现的书写变体即错字别字,如,把“哪”输成“那”,把“唦”输为“沙”等;还有的则将错就错有意为之以图制造一种另类效果,以“捏”字为例,某些方言区不能区分鼻音和边音,有些网民就故意将“lie咧”拼写作“nie捏”,如“马上就到捏”、“一会儿就来捏”,既有一丝调侃的味道,又有一种娇憨的气息。

不过,语气词在网络中的运用具有随意不够规范的特点,这与网络用语本身的特色十分相符。在网民看来,只要能够表达想法、大家都能看懂觉得有意思就足够了,不需要一本正经规规矩矩。例如,对于语气词“啊”,多数网民不会按照音变规律来使用,像“多好看哪!”可以书写为“啊、呐、哇、呀、哪”等字。而“了”字还经常被写作“鸟”字,如“受不鸟了”、“来不鸟了”,这与“了”本身有“liǎo”读音有关,使用者故意拿与之谐音的“鸟”字表达“liǎo”的读音,既呈现方言区鼻边音不分的特色,又制造出幽默诙谐的效果。

申定羽,汉口学院文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