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杂志文章正文
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7        返回列表

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具有极为丰富的内容。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佳作,作为美的信息载体,几乎囊括了人类文化各个领域的美。不论是自然的美,社会的美,还是艺术的美——在教科书中都有生动的反映和鲜明的表现。

一.自然美的教育

作为审美对象的日月星辰、高山大川、树木花草、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一旦出现在作品中,就不再是纯客观的“自然”,而是已融进了作者的独特的感情,成为人化了的“自然”。由于自然美与人物品格情操的这种契合,人们便赋予自然美以种种象征意义,如竹的贞节虚心,菊的冷艳傲霜,兰花的秀雅清芳,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这些事物对培养读者的高尚情操,对塑造民族文化精神起到了巨大作用。

自然美不仅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而且能引导人们领悟其中的理性内容。不同的自然景观有不同的神韵风采:有的在时间中变化,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有的是静态美,如“澄江静如练,余霞散成绮”;有的是动态美,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有的是对比美,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的是色彩美,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作品中的自然美,往往会有特定的意蕴和理性内容,这些意蕴和内容,作者是借助自然形象来表现的,而读者要通过展现的画面去理解,因为求得自然形象之后的审美是情感美、形象美、意蕴美的不断深入活动。

二.社会美的教育

1、风尚美。社会风尚是社会活动中大多数人共同表现出来的精神倾向。优美的社会风尚是实施审美教育的良好环境,是人与人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美。《驿路梨花》中,不论是“我”、老宋、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还是解放军战士,还有没有出场的梨花,都是诚实、热忱、乐于为他人做好事的人,都具有心灵美。“小屋”凝聚了他们的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作品热情讴歌了不同民族的男女老少所迸发出的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他们体现了风尚美。这种美有助于塑造一心为公的理想人格。

2、生活美。生活美表现在人物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上。情趣雅而美,生活也就充实而有意义。茅盾在《风景谈》中,展现了延安军民的精神风貌,赞美了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作者接着更深刻地赞叹:征服自然的人类伟大,具有崇高理想的延安军民的革命活动更美、更伟大!美是劳动创造的,生活美离不开辛勤的劳动。《荷花淀》中的水生妻月夜编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不仅写出了人物优美的劳动姿态,熟练的劳动动作,更表现了这位水乡女性美好的内心世界——她挑起了家务、生产两副重担。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曾涌现出了屈原、岳飞、林则徐、孙中山等无数灿若群星的杰出人物,他们献身于民族和事业,创造出光照天地的丰功伟绩,再现出辉映日月的崇高品质。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中,更是哺育了像瞿秋白、方志敏、邓稼先、雷锋等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这些英雄人物,或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或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瑰丽的篇章。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古今中外杰出人物为教材,充分发挥他们积极向上、感人奋进的强大力量,培养学生先进的人生观。

三.艺术美的教育

1、结构美。结构是文章的内部构造和组织安排材料的方式。小说、戏剧等文艺作品,常以情节的发展作为结构的依据。单线结构、复线结构、蛛网结构、辐射结构、多元结构都具有完整、和谐、统一的特点。任何一种结构方式,当它与所表达的特定内容完美地结合为一体,并以最佳的形式显示出作品意义的时候,它就是美的。

2、风格美。风格是作家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创作个性,具体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形象的创造和艺术表现的手段等方面。例如刘白羽的散文热情洋溢、气势豪迈,常用浓重的笔墨把英雄人物的精神写得很有气度,他的作品挥洒自如,文字优美。而杨朔则善于把含蓄的思想、深刻的道理、深沉的感情熔化于对具体事物的描写之中,他的作品结构严谨,环环相扣,文字清丽。茹志鹃长于写《百合花》一类细腻精巧之作,而蒋子龙则善于写《燕赵悲歌》一类粗犷豪放之作。从某种意义讲,风格是作家本质力量的一种展示和标志,通过它,读者既可给作家确定文学史中的坐标位置,更能从不同风格的作品中得到不同的美的陶冶和享受。

王均江,教师,现居湖北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