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之美
杂志文章正文
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之美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5        返回列表

中国古典诗歌是我国文学殿堂中的瑰宝,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不衰。它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如何让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诗词妙作——走进学生的心中,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必须认真对待和研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对诗词感兴趣,从诗词中受到熏陶、得到启迪,主动去学、深入去学、兴味盎然地去学,就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充分挖掘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美,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诵读,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一首诗词,阅读者若不亲口朗诵,那就不能体验到诗词语言的节奏美、音乐美,而这恰是诗词语言的韵味所在、美感所在,也是欣赏者的享受之源、领悟之本。像舒婷的《祖国阿,我亲爱的祖国》、艾青的《假如我是一只鸟》、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名作,不读怎能体味其中的蓬勃之美、深情之美、依恋之美和磅礴之美?诵读,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听读、范读、试读、赛读、个人读、小组读、挑战读等,让学生在挑战中激发热情,在比试中获得提高,在多读中获得美感。

二.丰富想象,感受诗词的图画美

苏轼评王维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不仅是王维的诗,许多诗人的佳作都是如此。如果我们能在一边阅读诗作的同时,一边在头脑中为其配图,那么我们的想象就会越来越丰富,情感就会越来越细腻,描述就会越来越生动,写起文章也就会轻松许多。例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江碧鸟逾白)等诗,一句一景,四句四图。又如王维的《观猎》《山居秋暝》《使至塞上》等诗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名句,句句皆景,图图相连,宛如一幕生动的图画。除了在脑中为诗配图外,还可鼓励学生动手为诗配插图或改编为短剧等。《氓》《静女》《白马篇》《孔子雀东南飞》等诗词名作都适宜改编再创作,这样既丰富了想象力,更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积累名句,感受诗词的语言美

如果一个人在记忆力最好的青少年时期多记诵一些名篇佳作,那就可以开阔自己的联想,增加自己的素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在感受诗歌语言美的过程中练就一双欣赏美的眼睛,一颗体味美的心灵。积累名句,可以采取专题汇聚法,如以“月”、“花”、“山”、“楼”、“惜时”、“砺志”等,可以先让同学们自己选专题、搜集材料、汇聚集中,然后轮流在黑板上摘抄,共同交流提高,待大家掌握得较多较好后,还可以引导同学们写一些鉴赏短文,如“李煜与苏轼眼中的月”、“陆游诗中的梅”等,甚至还可以让学生串名句为文,学以致用,以用激趣,以趣带学。

四.走进内心,感受诗词的情感美

诗词是抒情的艺术,诗人的感情总是融于语言之中的,通过品味诗词的语言,我们便可走进人物的内心,进而便可领略人生百味,体会千种境遇,感受万种情思:执著甜蜜的热恋,缠绵悱恻的离别,欢欣愉悦的重逢,幽怨惆怅的相思,愁苦凄凉的思乡,恬淡悠然的闲适,雄健高昂的自信,怀才不遇的愤懑,纵情山水的悠闲,忧国忧民的忠贞,斥佞责奸的刚烈等等。当我们读起那传颂千古的《上邪》《望岳》《游子吟》《相思》《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生查子》(去年元夜时)、《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满江红》(怒发冲冠)等名篇佳作时,我们的情感之弦怎能不为之而共鸣?

五.学习谋篇,感受诗词的构思美

因诗词篇幅有限,所以诗人在构思谋篇锤词炼句上都要极力下功夫,而这些都能在写作上给我们极大的启示。它们有的是话题相同而立意不同,如王安石的《题乌江亭》和杜牧的《乌江亭》,又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等;有的是对象相同而视角不同,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刘克庄的《清平乐》(风高浪快)和邱应仪的《听月诗》;又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杜甫的《月夜》和白居易的《望驿台》等。学习谋篇,教师应适当点拨引导,拓展补充,让学生在对比中茅塞顿开,在比较中豁然开朗,领悟到古人的手法之妙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优势;或利用图片,再现形象;或借助声音,配乐朗诵;或声像结合,烘托气氛,优化教学。

总之,教师应当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手段、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让学生充分感受诗词的音乐美、图画美、语言美、情感美和构思美,将学生带入诗词的意境中去,以此来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诗词的内涵,让学生在丰富的诗情画意中受到美的陶冶,感受诗词之美。

吴见忠,教师,现居湖南宜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