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

杂志等级
    期刊级别:国家级期刊 收录期刊: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本刊往期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杂志论文 >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杂志文章正文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发布时间:2024-07-01        浏览次数:24        返回列表

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存在如下一些问题: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作文题目的陈旧俗套,内容单调重复,造成了思维的呆滞性;老师过多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作文指导,造成学生脑细胞“萎缩”的现象,从而对写作倍感腻烦。基于现象的现实存在,对作文教学的改革,已是迫在眉睫。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看来,要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让学生自发的内心需要成为作文原动力

学生在生活、学习以及情感交流等方面,有自己想说的话,要谈自己亲历的事,要提自己的理解,要表自己的好恶,其中无不有自己思想灵魂的影子。作为老师此时因应情势导引学生不经意中开始作文,如向亲人诉说心里话,向老师同学摆身边的新鲜事,向大家谈对社会现实理解和看法,如此等等。这当中教师先要抛开对学生的不放心,大胆鼓励学生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无论是生活琐事,无论是闲情逸致,无论是点滴感受,都可以是话题,长久坚持,何愁学生无话可说。有了这个基础,学生的作文就不会再是无病呻吟,作文不再是一件难做的事,而是生活、学习和交流的一部分,欣然地自发动笔,从而指导学生逐步养成写日记、书信的好习惯,让学真正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这里,教师需要的不仅是“教”,更需要的是“导”,要引导学生如何去“认识”自己亲身经历的家庭、社会现实生活,从而写出个性的感受和领悟。如若作文教学一开始就大谈语言如何优美,结构如何精妙,那往往会让学生感到空泛玄奥,难摸着头脑,重要的应在于从内容入手,从学生周遭的生活切入,教师轻松,学生也乐为,这是事半功倍的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积累材料,灵活运用

重视生活积累,激发写作兴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应启发学生动手找“米”。“米”在何处?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丰富多彩,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接触生活,学会积累作文材料,让学生有内容写。重视阅读积累,激发写作兴趣。教科书、语言刊物的文章大都文质兼美,优美词、句、段便可以为写作提供语言素材。如指导学生积累“魁梧的身材,敏锐的目光,慈祥的笑容”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积累这些短语?———因为在描写人物时用得上。另外,不要光积累褒义词,还要积累贬义词。如魔鬼、凶神恶煞、贼眉鼠眼、凶残等都可以积累。积累的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将阅读中遇到的这些优美的语句在看过之后抄写在专门的笔记本上,便于日后写作摘用。这就是学以致用。带领学生积累一段时间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搞积累。这样,积累能力就提高了。对提高写作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读写结合,激发写作欲望

每天的阅读教学我们都会遇到一些经典文学作品,阅读一篇精彩的文章,往往怦然心动,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在阅读基础上,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与作者比美,指导学生练习仿写、扩写、缩写、续编、写读书感,然后交流写作成果。

四.创新方法,鼓励学生参与作文评价

作文是学生辛勤劳动的成果, 因而他们强烈地期待得到老师的及时、客观的评价。过去单一的由老师对作文评价的方法,其弊端越来越明显。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学生互评法”不失为一种既可以节省老师评阅时间,又可以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好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对本组同学(也可换组进行)的作文进行讨论,找出优点,总结需要改进的地方加以整理,最后全班讨论,总结。这样做,可以使学生都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他们通过积极地评选、讨论,可以深刻地去感受、去理解,促进自省意识。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对作文评价的认识要公正合理,讨论时需理解作文要求,注重审题,把握重点。

总之,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认识到作文是表情达意的载体,是一种与口头表达形式不同而意义相同的交流模式。可以说,作文比口头语言可以更好地锻炼一个人的语言美,更清楚地审视自己的内心,完善自己的道德意识。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也就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唐晓辉,教师,现居山东平度。